文档详情

2024秋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说课稿1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发布:2025-02-23约2.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说课稿1(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4年X月X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观念的感知能力,理解我国疆域的广阔性。

2.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地图识别和地理信息分析,学会使用地理工具。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疆域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世界充满探索欲望。在知识层面,他们对地理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地理空间观念的认识还较为初步,对于我国疆域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的地理范围描述。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地图和简单地理信息处理的能力,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地理责任感需要进一步培养。

从行为习惯来看,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教师讲解、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问题,这在地理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地图分析能力的提升上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疆域的认知也是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接受度的关键因素。

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地图阅读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地理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我国疆域的特点。

2.设计地图阅读和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直观感受疆域的广阔性。

3.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不同地理环境的认识。

4.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分析地图和案例,培养地理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疆域的形状和大小,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疆域有多大吗?它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我国辽阔的疆域,了解它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介绍我国疆域的基本情况,包括领土面积、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和经济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疆域的多样性。

-讲解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即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

-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疆域的地理优势,如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样的气候类型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发放地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标注我国疆域的四至点。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标注的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进行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我国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疆域的辽阔和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我们的疆域资源?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个特定地区的地理特点,下节课进行分享。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我国行政区划图:通过不同比例尺的行政区划图,让学生了解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不同行政级别的划分。

-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供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信息数据,如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供学生进行综合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介绍GIS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GIS工具进行地理信息分析。

-我国历史疆域变化图:展示我国历史疆域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我国疆域的历史演变过程。

-地理探险故事集:介绍我国地理探险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对地理探索的兴趣。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各地区的特色文化,如民俗、饮食、艺术等,进一步丰富对我国疆域的认识。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观看地理纪录片,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组织学生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了解我国疆域内的重大事件和地理变化,培养学生的时事敏感性。

-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图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地理责任感。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疆域内的民族关系,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增进民族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