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8-10-03约4.1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昆三中空港实验学校高二年级化学学科 教学设计 2017年11月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备课教师:杨瑜 一、内容及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指的是难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着沉淀和溶解的动态平衡。其核心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建立。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看到”微粒,“找到”平衡。目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本节课学习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就是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它还与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沉淀反应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是选修4这一册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重点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定位 ① 能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道沉淀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的本质。 ② 初步认识难溶电解质存在的溶解平衡及其特征。 目标解析 ① 定位① 就是指用精炼的语言说出沉淀溶解和沉淀是一个动态过程,当溶解速率等于沉淀速率时,建立起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由于存在着沉淀、溶解这一动态平衡,使沉淀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② 定位② 就是指认识到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的溶解速率等于沉淀速率时,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不变,获得饱和溶液。并通过平衡过程的建立,领悟到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特征。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存在认知冲突。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难溶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本身就很小,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需要“看到”溶解掉的微粒,还要建立平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学生“看到”已经溶解掉的微粒,其中关键就是从学生所熟悉的难溶物质出发,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难溶物质的溶解,“找到”平衡。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化学实验,多媒体展示。使用用演示实验,能尽可能的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以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使用多媒体展示,可以设计动画让学生感受到难溶电解质溶解与沉淀这一动态平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本节课是基于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来设计教学活动环节的, 教学设计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物质和已经具有的化学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 以学科知识为支撑, 围绕该背景生成问题、 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采用 “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 环环相扣的方式层层推进,逐步将探究的问题引向深入。 教学过程体现知识的延伸过渡和概念的自然生长, 追求的是新课改下生态课堂的学习氛围。 [课前检测] 有下列物质:H2S、HCl、H2SO4、Ba(OH)2、Mg(OH)2、BaSO4、AgCl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 沉淀真的不溶于水吗? [设计意图]:凭借生活经验,难溶电解质不溶于水,在本问题引导下设计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由此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实验让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有了真实的感受,促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自然流畅, 水到渠成。 [师生活动] [教师] Mg (OH)2确实难溶于水,属于弱碱。 可是下面的实验又说明什么呢? [ 探究实验一 ] 将镁条用锉刀打磨后放入试管 ,加热片刻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探究实验二] 用药匙取少量 Mg(OH)2固体粉末放入小烧杯中, 加约30 mL蒸馏水搅拌, 向悬浊液中滴加两滴酚酞试液。 例题1: 1. 写出实验一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2. 实验一中溶液颜色变红的原因? ; 3. Mg(OH)2是白色沉淀,为什么还能使酚酞变红? ; 变式练习: 将1mol/LNaOH溶液100mL与1mol/LMgCl2溶液100mL混合,请计算出生成Mg(OH)2的物质的量。这是最大值吗? 问题二 沉淀反应能进行到底吗? [设计意图] 以往的学习使学生认为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可以进行到底,但在本问题引导下设计的这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AgNO3溶液与 NaCl溶液反应后溶液中还是有Ag+存在;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对学生已有知识形成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