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5光的反射和折射3 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下) .pdf
二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下)--第1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归纳出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位置关系及它们的可逆关系
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理解光的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
3、理解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
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五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光的反射和
折射相关内容。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性质之后,对光的传播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透镜
和视觉》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
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光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知道了光是
沿直线传播的。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
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初步规律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二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下)--第1页
二5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页
教法:
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
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烧杯、水、直尺、激光、玻璃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播放影片:沙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现学生回答。从海市蜃楼等奇
象。观中找突破口,引
你见过海市蜃楼的现象吗?起大家的好奇心,
学生回答:光的折射活跃课堂气氛,调
为什么会出现海市蜃楼的现象(因为很多学生对这动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
呢?有没有谁知道?个现象是非常感兴趣6-7分钟
导入新知
的,据我了解很多学生在学生回答完后
都能够解释这种现象)对学生适当的鼓
励能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
由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我们还
可以见到许多有趣的现象,下面老师
给大家看几个实验。
演示一:将一根筷子放在杯子里,从
上面往下看,在烧杯中加水,再从上
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