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蒸馏和萃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液漏斗 * *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2. 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所适用的物质。 3.通过蒸馏和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 一、蒸馏 【回顾与反思】 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Cl-杂质,如何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的Cl-? 如果不用加化学试剂的方法,如何除去其中的Cl-? 加入稀HNO3酸化了的AgNO3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浑浊(或白色沉淀) 一、蒸馏 1、原理——利用液态混合物(互溶)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加热使其某一组分变成蒸气,经过冷凝后再变成液体,从而跟其他组分分开,目的是将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除去。 一、蒸馏 2、装置: 冷凝管 蒸馏烧瓶 牛角管 锥形瓶 温度计 进水口 出水口 一、蒸馏 3、注意事项: 4.烧瓶底加垫石棉网 1.温度计水银球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2.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3.投放沸石或瓷片防暴沸 5.烧瓶中液体体积为容积的1/3~2/3 一、蒸馏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能否用蒸馏法分离? 液体混合物——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各组分沸点不同——酒精78℃,水100℃ 沸点( )的组分先蒸出,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 )的物质的沸点! 低 最高 先蒸馏出来的是什么组分? 符合蒸馏 的条件: 一、蒸馏 蒸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酒精的提纯 石油的分馏 海水的淡化 一、蒸馏 酿造 战国时期保存在铜壶中的酒——保留至今中国最早的古酒 16世纪欧洲的酒精蒸馏装置 一、蒸馏 葡萄 轩尼诗XO 茅台酒 高粱 蒸馏 发酵 八次发酵, 八次蒸馏 蒸馏 发酵 一、蒸馏 分馏产品 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 沸点范围 溶剂油 C5——C8 300—1500C 汽 油 C5—C11 2200C以下 航空煤油 C10—C15 150—2500 煤 油 C11—C16 180—3100 柴油 C15——C18 200—3600 重 油 润滑油 C16—C20 3600C 以上 凡士林 液态烃和固态烃混合物 石蜡 C20—C30 沥青 C30—C40 石油焦 主要成分是C 石油分馏产品 只占15% 一、蒸馏 蒸馏法 一、蒸馏 1.已知丙酮 C3H6O 通常是无色液体,可溶于水,密度小于1 g·mL-1,沸点约为56℃。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里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蒸馏 B.升华 C.过滤 D.蒸发 A 一、蒸馏 2.下列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 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C.实验中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 D.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 A 生活中的化学 问题1.如何把不小心混在一起的油和水分开? 问题2.碘单质(I2)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何把碘水中的碘单质提取出来呢? 二、萃取和分液 二、萃取和分液 1 .原理: 萃取: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再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分液: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 2. 实验仪器: 分液漏斗,铁架台(铁圈),烧杯 二、萃取和分液 阅读课本P9[实验1-4]的有关内容 ▲操作注意: 1、使用前必须检漏; 2、萃取过程中要充分振荡,并适当 放气,充分静止,然后分液; 3、分液时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大气压 一致; 4、下层溶液下口出,上层溶液 上口出。 二、萃取和分液 萃取剂的选择: 1.两种溶剂要互不相容 2.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大的多 3.溶质、溶剂之间不能反应。 二、萃取和分液 常用有机萃取剂 Vs 无机溶剂 汽油 植物油 苯 密度比水小 浮于水上层 密度比水大 沉于水下层 四氯化碳 水 水 二、萃取和分液 3.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A.上层液体经漏斗下方活塞放出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 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 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 C 本节小结 过滤 蒸发 蒸馏 萃取 1、不可溶性的固体和液体分离—— 2、可溶性的固体和液体分离—— 3、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 4、溶解度不同的可溶性混合物分离— 物质分离的几种方法 本节小结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酒精、苯、CCl4、煤油都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之间大都能互溶;碘(I2)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溶液呈紫色;溴(液溴)的性质与碘相 似,其溶液呈橙色。 1、下列能用分离漏斗分离的是( ) A、液溴和CCl4 B、酒精和煤油 C、CaCl2和Na2SO4溶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