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第一课时练习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危险化学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 )
A.烧碱——1 B.甲烷——2
C.酒精——3 D.白磷——4
解析: 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属于腐蚀品。
答案: A
2.实验室里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以下物品:
药品橱 甲橱 乙橱 丙橱 丁橱 药品 盐酸、
硫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红磷、硫 铜、锌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碘,应该将这些碘放在( )
A.甲橱 B.乙橱
C.丙橱 D.丁橱
解析: 化学药品要根据药品的物质类别分类存放,碘属于非金属单质,应与硫、红磷同类。
答案: C
3.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
CO气体有毒,处理CO气体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
在盛O2的集气瓶中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底部铺上一层沙子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以免浪费氢气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图为:
A. B.
C. D.
解析: 氢气易燃易爆,点燃前必须检验其纯度,正确;CO燃烧时生成无毒的CO2,正确;铁燃烧生成的Fe3O4温度很高,直接落到集气瓶底部,会导致集气瓶炸裂,正确;应先通入氢气,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错误;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
答案: B
4.过滤与蒸发是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关于过滤操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
B.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
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解析: 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目的是防止玻璃棒捅破滤纸,故A项正确;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并用水润湿且不留气泡的原因是保证液体不从漏斗与滤纸之间流下,故B项正确、C项错误;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其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出,故D项正确。
答案: C
5.如下图所示,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解析: 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应倾斜45° ,A错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失火,B错误;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D错误。
答案: C
6.实验室蒸发NaCl溶液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放置酒精灯 固定铁圈的位置 放上蒸发皿 加热搅拌 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B.
C. D.
解析: 依据仪器组装的基本顺序“先下后上”原则:放置酒精灯→依据酒精灯高度固定铁圈→放上蒸发皿→加热搅拌→停止加热、余热蒸干,故B正确。
答案: B
7.分离FeCl3、KCl、BaSO4的固体混合物,应采用的一组试剂是( )
A.水、硝酸银、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钾、盐酸 D.水、氢氧化钾、硫酸
解析: 将固体混合物充分溶于水后过滤可以分离出BaSO4,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钾,它与FeCl3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得Fe(OH)3沉淀,将沉淀溶解在盐酸中可以生成FeCl3,向第二次过滤所得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可得KCl溶液,加热蒸干可以得到相应固体,C项正确。
答案: C
8.已知MnO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32KCl+3O2↑,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溶解、过滤、洗涤、加热
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解析: 实验室制氧气后的剩余物中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其中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利用溶解性的不同,采用过滤法将其分开并回收。在实际操作中,应先将混合物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使氯化钾完全溶于水后过滤,二氧化锰留在滤纸上,再通过洗涤除去其表面的氯化钾溶液,最后加热蒸去水分即回收得到二氧化锰。
答案: B
9.能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
A.NaCl和Na2SO4 B.CuO和KCl
C.BaSO4和CaCO3 D.NaNO3和NaOH
解析: A、D两项中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B项中CuO不溶于水,KCl易溶于水,可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再蒸发滤液可得KCl;C项中两种物质均不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
答案: B
10.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KNO3溶液(K2SO4):适量Ba(NO3)2溶液
B.CaCO3粉末(CaCl2):过量盐酸
C.Cu粉(Zn粉):过量盐酸
D.CO2(O2):灼热的铜网
解析: K2S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