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原电池课时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基础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PAGE
PAGE8
课时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基础达标练
1.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选项
A
B
C
D
两极材料
Zn片、Cu片
Cu片、Ag片
Zn片、Cu片
Fe片、Cu片
电解质溶液
稀硫酸
AgNO3
蔗糖溶液
稀盐酸
答案:C
2.(2024山东济宁高二期中)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子流淌方向:Zn→灯泡→
②Zn电极的质量减小,Cu电极的质量增大
③盐桥中的K+移向CuSO
④将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电池反应相同,为Zn
⑤Zn电极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Z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锌电极是负极,铜电极是正极,但电子不能通过盐桥传递,①错误;
锌是负极,锌电极质量减小,铜离子放电析出铜,铜电极质量增大,②正确;
铜电极是正极,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K+移向CuSO
电池总反应和将锌片溶入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同,为Zn+
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⑤错误。
3.如图所示装置中视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推断下表中所列M、
选项
M
N
P
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
B.
铜
铁
稀盐酸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A.AB.BC.CD.D
答案:C
解析: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M、N与池中液体构成了原电池。N棒变细,作负极,M棒变粗,说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M棒上得到电子,生成金属单质,M作原电池的正极。
4.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
A.A>C
C.C>A
答案:A
解析:①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B;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子由负极→导线→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方向相反,电流由正极D→导线→负极C,则金属活动性:C>D;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
5.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l、Cu
B.由Mg、Al
C.由Fe、Cu
D.由Al、Cu
答案:C
解析:由Fe、Cu、
6.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可以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Ⅰ图Ⅱ
A.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主要缘由是化学键的断裂
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C.图Ⅰ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图Ⅱ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时断键要汲取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主要缘由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故A错误;
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应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
题图Ⅰ中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题图Ⅱ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素养提升练
7(A).(2024山东济南高二月考)已知氧化:Au3+
A.若X为Ti,则Y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能是Zn
B.若X为Cr,则Y可以选Zn或Ti
C.若Y为Cu,则X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能是Cr
D.若Y为Pb,则Xn+(aq)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图可知,X电极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Y电极是正极,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不正确;若X为Cr,则Y电极的金属活动性要弱于Cr的金属活动性,Zn或Ti的金属活动性强于Cr的金属活动性,则Y不能选Zn或Ti,B不正确;若Y为Cu,由于X是负极,X电极的金属活动性要强于Cu,可以选择Cr,因此负极电极反应式可能是Cr-3?e-=Cr3+,C正确;Y为正极,
7(B).(不定项)(2024山东济南高二月考)已知氧化性:Au3+
A.若X为Ti,则Y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能是Zn
B.若X为Cr,则Y可以选Zn或Ti
C.若Y为Cu,则X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能是Cr-3
D.若Y为Pb,则Xn+
答案:C;D
解析:依据题图可知,X电极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Y电极是正极,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