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001].docx
买文具(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买文具》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通过操作和交流,加深对数字和符号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特别是对于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学生能够准确计算总价,包括单件物品总价和总价优惠的计算。
难点:
1.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2.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单价折扣和总价优惠的情况。
解决办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乘法的应用,逐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策略,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3.设计分层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利用图形和图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以便跟随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买文具”主题相关的图片,如文具实物图片,以及总价和数量的图表,用于直观展示计算过程。
3.实验器材: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备计算器和笔记本,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计算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文具店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文具店呢?在文具店都买了些什么?”
-学生分享购物经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购买文具时需要计算的问题。
(2)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文具的总价。”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法计算总价。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教师展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记录不同数量物品的总价,验证规律。
(2)计算总价
-教师展示实际购买文具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计算总价。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处理折扣问题
-教师出示打折促销的文具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打折后的总价。
-学生讨论并分享解题思路,教师总结方法并演示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基础练习
-教师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综合练习
-教师展示综合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总结:“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文具的总价,以及处理折扣问题。”
-教师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生活中的购物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总价和折扣。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生能够识别并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打折优惠问题,计算打折后的总价。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购物计算问题,如计算购买多件商品的总价。
2.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3.应用意识
-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购物场景,提高了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数学问题的敏感度,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培养了耐心和毅力,学会了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了尊重他人,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数学素养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