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韵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5《对韵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对韵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教材分析
《对韵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对韵歌》一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对仗工整、韵律优美的古诗,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朗读、背诵和欣赏古诗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古诗阅读方法,了解对仗修辞手法,为后续的古诗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对韵歌》,理解诗中对仗的修辞手法,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句中的对仗,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
4.实践与创新:在理解《对韵歌》的基础上,尝试创作简单的对仗诗句,培养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对韵歌》。
2.理解并感受诗中的对仗美和韵律美。
难点:
1.掌握对仗的概念和识别诗中的对仗句。
2.在生活中运用对仗,创作简单的对仗诗句。
解决办法:
1.对于朗读和背诵,采用集体朗读、分组朗读、个人展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通过反复朗读,加深记忆和理解。
2.通过具体示例和对比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对仗句的特点,如“云对雨,雪对风”,引导学生发现对仗的规律,理解对仗的修辞效果。
3.设计互动活动,如对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学习和运用对仗,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对仗诗句,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对韵歌》的文化背景和诗意。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思维碰撞。
3.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4.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诗人创作对仗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5.运用互动游戏,如对仗接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对仗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一首轻松愉快的儿歌《小燕子》导入,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古诗吗?有没有喜欢的古诗?”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韵歌》。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首先播放配乐诗朗诵《对韵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对仗修辞手法。通过具体例子,如“云对雨,雪对风”,让学生直观感受对仗的特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几个练习题,如对仗接龙、找出诗中的对仗句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仗句的特点和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对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1)熟读并背诵《对韵歌》。
(2)尝试创作一个对仗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3)观察生活中的对仗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交流。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古诗词欣赏:选取一些与《对韵歌》风格相似的古诗词,如《声声慢》、《江南春》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中国古代的对仗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
(3)古诗词创作背景:讲解《对韵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心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4)相关成语故事:讲解一些与《对韵歌》中出现的词语相关的成语故事,如“风和日丽”、“雨过天晴”等,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历史文化知识。
2.拓展建议:
(1)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2)引导学生收集和整理其他古诗词中的对仗句,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对仗修辞手法的理解。
(3)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对仗诗,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5)开展家庭作业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欣赏古诗词,共同探讨古诗词中的对仗美,增进亲子关系。
(6)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古诗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学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