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docx

发布:2025-03-22约6.3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读名著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展开交流,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能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并能作出评价。教材给出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相关片段的三个不同版本的翻译,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不同的译者对同一部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翻译风格。

“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外国文学名著

阅读训练要素:体会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并能作出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2.积累《增广贤文》中关于读书、做人方面的民间谚语。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2.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推荐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读好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自由读“交流平台”内容,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学习评价作品人物的方法。

3.回忆人物:这段时间我们接触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回忆一下,他们都有谁?

4.教师指名反馈。(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

5.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6.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7.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

总结:读名著时,我们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可以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但是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时角度不能太单一,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既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第1句话。

(1)同学们,本单元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就是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把这种方法复习一下。请大家读课本第1句话,反复多读几遍。

(2)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这句话中“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村里的人们看到两个得救的孩子喜极而泣的情景,写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3.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第2句话。

(1)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眨眼就到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节即将到来人们激动的心情,用“眨眼”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春节瞬间就要到来。

4.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第3句话。

(1)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用“发疯”一词夸张地表达了八儿内心十分喜悦的心情。

5.仿写练习。(课件出示:盼望、饿、安静、喜欢、厚)

(1)从课件出示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2)全班展示交流。

6.读一读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阅读要素训练】

(1)自由读一读,同桌之间交流你更喜欢哪一个。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第二句中“伟大场面”“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比“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最激动人心的”更能让读者体会当时镇上人们的心理活动,这是第一次,足以见得那天晚上的不一般。

7.结合更多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