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方法题型总结.doc

发布:2025-03-16约6.5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立体几何

重要定理: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3〕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4〕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那么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

证明:如图,找O作OA、OB分别垂直于,

因为那么.

一:夹角问题

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

②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异面直线所成角:范围:

〔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构成三角形;解三角形求出角。(常用到余弦定理)

〔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

(3)向量法。转化为向量的夹角(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向量法: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与所成的角为,与的夹角为,那么有的求法

QUOTE二面角的平面角,θ,0°?θ?180

〔1〕定义法:在棱l上取一点P,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l的垂线〔射线〕m、n,那么射线m和n的夹角为二面角—l—的平面角。

〔2〕三垂线法:〔三垂线定理法:A∈α作或证AB⊥β于B,作BO⊥棱于O,连AO,那么AO⊥棱l,∴∠AOB为所求。〕

向量法:设,是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那么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假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那么.

二、空间距离问题

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方法一:转化为线面距离。如图,m和n为两条异面直线,且,那么异面直m和n之间的距离可转化为直线m与平面之间的距离。

方法二:高考要求是给出公垂线,所以一般先利用垂直作出公垂线,然后再进行计算,直接计算公垂线段的长度。

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再求解;

向量法:点到直线距离:在直线上找一点,过定点且垂直于直线的向量为,那么定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点到平面的距离

方法一:几何法。步骤1:过点P作PO于O,线段PO即为所求。

步骤2:计算线段PO的长度。(直接解三角形;等体积法和等面积法;换点法)

等体积法步骤:①在平面内选取适当三点,和点构成三棱锥;②求出此三棱锥的体积V和所取三点构成三角形的面积S;③由V=S·h,求出h即为所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必作出垂线即可求点面距离.

方法二:坐标法。

线面距、面面距均可转化为点面距

三、平行与垂直问题

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1〕转化为线线平行;〔2〕转化为面面平行.

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1〕转化为线面平行;〔2〕转化为线面垂直.

证明线线垂直:〔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方法〔2〕:用线面垂直实现。方法〔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证明线面垂直:〔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3〕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4〕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方法〔1〕:用线线垂直实现。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面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高中数学之立体几何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往后侧视图:从左往右俯视图:从上往下

2画三视图的原那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角度等于45度或者135度〕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空间几何体的外表积与体积

〔一〕空间几何体的外表积:1棱柱、棱锥的外表积:各个面面积之和

2圆柱的外表积3圆锥的外表积:

4圆台的外表积5球的外表积

6扇形的面积公式〔其中表示弧长,表示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