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docx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模板
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时
1
所在教材与单元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第27课
课型
新授
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是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前进。理解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2.时空观念: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的时间脉络,包括重要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分析不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空间上的表现,如经济特区的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的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3.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历史文献、政策文件、统计数据、领导人讲话等史料,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统计数据等,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的过程、成就和意义,培养基于证据的历史认知能力。
4.历史解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决策、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等,阐释这些举措对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深远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如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重大影响,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
难点: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性,如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究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应对各种挑战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新课教学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诸多探索与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开启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历史背景
(板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历史背景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历史背景。请大家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思考当时中国面临的状况。
学生:(思考并回答)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系列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如“文化大革命”带来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面临困境,需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教师:非常正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中国急需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历史大背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板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过程。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关键转折点。请大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教师:很好。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之后,改革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同学们,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呢?
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没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呢?
学生:增强企业活力。
教师:非常准确。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经营管理体制等措施,城市经济活力得到增强,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外开放也迈出重大步伐。同学们能说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吗?
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教师:对。经济特区的设立,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