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模板
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时
1
所在教材与单元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第27课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梳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及时间脉络,清晰把握不同阶段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时空定位。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档案、报刊杂志等多类型史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决策制定、经济发展成果等,以可靠史料为依据,实证历史发展进程。
历史解释:阐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等重大历史概念,解读其内涵、原因、影响,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性与创新性。
家国情怀: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过程中,党和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与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成就;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与创新性;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阶段成果间的内在联系与继承发展关系。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新课教学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在正式进入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内容。有谁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哪些重要的社会变革吗?
学生A:进行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
教师:很好,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事件。那么,在这些变革之后,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B: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教师:非常正确。那么,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我国又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发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的第一小节。
二、新课讲授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师:请大家翻开课本,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部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有谁知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外形势吗?
学生C:国内面临着经济困难,国外面临着美苏争霸等复杂局势。
教师:是的,当时我国确实面临着这样的形势。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决策呢?
学生D: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教师:很好,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那么,这些决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E: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教师:对,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那么,除了这些,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有哪些重要的内容呢?比如,它在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分别进行了哪些拨乱反正呢?
学生F:在思想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教师:非常全面,大家掌握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材料一,这是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记录。请大家仔细阅读,然后思考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些特点或精神?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G:反映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
教师:对,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之一。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吗?
学生H:比如邓小平,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导者。
教师:很好,邓小平同志确实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第二小节。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请大家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部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有谁知道,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吗?
学生I: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教师:是的,当时我国农村确实面临着这样的困境。那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呢?
学生J: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对,这就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那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请大家看一下课本上的描述。
(学生阅读课本)
教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K: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教师:很好,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意义。那么,除了这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有哪些优点或特点呢?
学生L:比如它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生产;同时,它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教师:非常全面,大家掌握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材料二,这是一段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闻报道。请大家仔细阅读,然后思考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