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教学设计(2022秋).docx
PAGE
PAGE4
课题
5.2《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教材
河北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
学校
设计者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分桃子的情境图和“可以放几盘”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每盘放的同样多,求“可以放几盘”要用除法计算,体会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也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等分),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
学
步
骤
导——创境导课,引出问题
复习导入:
1、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
2、把9个气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联——新旧联系、找出重点
()个()
列式:()×()=()或()×()=()
如果把8个平均分成4分,怎样列式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学生列式计算,复习了旧知,再抛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新课做准备。)
探——提出设想,探究证实
出示情境图,:“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呢?”
2、师:要想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师:“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画一画的方法,亲自动手分一分。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3、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
师: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每份同样多,都是每盘放4个。
4、语言描述平均分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分的结果?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
然后图文结合,再让学生说一说。
5、引入除法
师:刚才我们帮助亮亮他们解决了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师: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
6、介绍除号
师: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
师:除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除号的由来。
师:1695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7、介绍除法算式
师:请大家试着将“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瓶子里,每盘放4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生:8÷2=4。
师: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
引导得出:因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就可以用8÷2,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4个,所以最后等于4。
师: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2等于4。
学生读。
8.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8、2、4分别表示什么?
师: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师:除号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探”的教学,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思考、体验、交流,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数学抽象等数学素养。)
四、展——展示结果,解决问题
1、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萝卜?
2、小组内讨论
3、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合作汇报的方式,通过展示学生的解题思路,生生之间得到充分的表达交流,感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五、建——总结认知,建构模型
除法的意义: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
六、提——实践应用,评价提升
(一)练习提升
课后练一练
(二)交流收获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习题设计,不仅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8÷2=4
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