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课时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精选教学设计
PAGE
PAGE1/NUMPAGES1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5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型:练习课
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会看图写除法算式,并能说出除法算式的含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③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看图写除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除法的意义。
3.教学准备:课件,实物。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练习提升
1.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1)6除以3等于2。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28÷4=7(复习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12÷3=4(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4)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4)个。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教师活动:
1.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2.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活动意图: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建立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同时知晓除法算式的每个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后面解题时避免出现商的单位混乱的问题打好基础。
环节二:小游戏
1.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11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活动:
师:怎么圈呢?几个为一份呢?
师: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呢?该如何列除法算式呢?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在小组内分一分,说一说自己的思路,派代表汇报。
活动意图:
由抽象的算式到动手画图,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含义的理解。
环节三: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最后师生一起做小结)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