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有理数 综合训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2024).docx
第1章有理数综合训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2024)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2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内容
1.课程目标: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3.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运算的规律,能够正确进行运算。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有理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有理数的定义及性质。
2.新课讲解: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通过例题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3.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巩固知识点。
4.练习讲解:讲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有理数运算规则,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运算规则。
2.布置一道有理数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程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总之,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数学思维、合作交流、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具体来说,重点包括: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如何处理带有不同符号的数相加。
-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本质,即加上相反数,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理解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以及如何处理零乘以任何数的结果。
-掌握有理数除法的倒数概念,以及如何处理除以零的情况。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主要是理解并应用有理数运算的规律。具体来说,难点包括:
-理解带有括号的运算顺序,特别是当括号内含有正负号时如何正确计算。
-掌握不同运算符之间的优先级,例如先乘除后加减。
-处理复杂运算时,如何合理利用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运用有理数运算规则,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求解。
举例来说,难点内容中的第一个例子可以是:如何计算表达式`(-3)+4-(2+1)`,其中涉及到括号内的运算顺序和符号处理。第二个例子可以是:如何计算表达式`5*(-2)*3/2`,其中涉及到乘除法的优先级和零的除法问题。通过这些例子的讲解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运算的核心规则。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PPT和例题。
-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用于进行数学运算练习。
-数学练习册和答案册,用于学生练习和自我检查。
2.课程平台:
-学校提供的在线学习平台,用于上传教学资料和作业,学生可以在线提交作业和查看答案。
3.信息化资源:
-教学PPT,包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例题。
-在线教育平台上的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数学游戏和学习软件,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运算能力。
4.教学手段:
-讲授法:教师讲解有理数运算规则,通过例题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练习法: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教师展示一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制作表格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有理数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提出: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讲授新课(15分钟)
加法运算:教师讲解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通过例题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减法运算:教师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本质,即加上相反数,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乘法运算:教师讲解有理数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