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1.9.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9.1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具体涉及以下内容:有理数乘法的定义、乘法符号的确定、同号相乘、异号相乘、零乘任何数、乘法分配律等基本法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为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有理数乘法法则,学生能够抽象出乘法运算的规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学会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准确、高效地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定义和符号法则,能够准确判断乘法运算的符号。
②理解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能够解决包含有理数乘法的代数式问题。
③能够正确计算同号相乘和异号相乘的结果,以及零与任何数的乘积。
2.教学难点
①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
②准确判断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的符号变化,避免在运算中出现错误。
③在复杂的多步运算中,保持运算顺序和步骤的正确性,避免因错误操作导致计算错误。
④将有理数乘法法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配套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有理数乘法法则相关教学视频、动画演示、在线练习题库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正负号卡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正负温度变化,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变化,提问学生如何用数学表示这些温度。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正负数的乘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定义:介绍有理数乘法的概念,强调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
2.同号相乘:讲解同号相乘的法则,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同号相乘结果为正数。
3.异号相乘:讲解异号相乘的法则,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异号相乘结果为负数。
4.零乘任何数:讲解零乘任何数的法则,强调零乘任何数的结果都为零。
5.乘法分配律: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道包含有理数乘法的代数式计算题目。
2.课堂讨论:各小组分享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1:如何判断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的符号?
2.提问2: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
3.提问3:如何避免在复杂的多步运算中出现错误?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课堂提问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2.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并引导学生思考。
(六)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师展示一道实际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a.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定义(5分钟)
b.同号相乘(5分钟)
c.异号相乘(5分钟)
d.零乘任何数(5分钟)
e.乘法分配律(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有理数乘法的应用实例: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变化、经济计算、工程测量等,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有理数乘法的历史背景:介绍有理数乘法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其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尊重。
-有理数乘法的几何解释:通过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几何意义,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的计算。
-有理数乘法的性质:探讨有理数乘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运算的内在规律。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有理数乘法实例,如购物计算、运动成绩等,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法法则的理解。
-建议学生阅读有关数学史的书籍或资料,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发展历程,培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利用几何工具,如积木、图形纸等,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有理数乘法的几何意义。
-设计一些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