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华东师大版2024).docx
1.9.2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华东师大版2024)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华东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章节:1.9.2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有理数乘法运算律,包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这些运算律的应用,提高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通过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抽象出数学规律,形成数学思维。同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学会运用推理方法解决问题。此外,强化数学建模意识,使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有理数的概念,对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知识层面,学生对有理数的认识还停留在基础阶段,对乘法运算的规律和性质掌握不够牢固。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培养之中,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
学生的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数学运算感到枯燥乏味,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接受程度。此外,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在逐步培养中,对于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习惯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参与度上,学生的积极性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有的学生则较为被动。
综合来看,这些学情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首先,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来学习新知识。最后,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华东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动画演示,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计算器或教学软件,用于演示和练习有理数乘法运算。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黑板上或电子白板上绘制乘法运算律的示意图,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展示生活中的有理数乘法应用场景,如购物找零、工程计算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有理数乘法中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理数乘法知识,为学习新的运算律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20分钟)
1.乘法交换律:
-解释交换律的概念: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示例演示:展示交换律的应用,如2×3=3×2。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几组乘法算式,体会交换律的规律。
2.乘法结合律:
-解释结合律的概念:三个数相乘,先将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将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示例演示:展示结合律的应用,如(2×3)×4=2×(3×4)。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几组乘法算式,体会结合律的规律。
3.乘法分配律:
-解释分配律的概念: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的和。
-示例演示:展示分配律的应用,如2×(3+4)=2×3+2×4。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几组乘法算式,体会分配律的规律。
巩固练习(15分钟)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几组乘法算式,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化。
2.教师巡视:巡视各小组,解答学生在简化算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请各小组代表分享简化算式的结果,并解释所运用的运算律。
2.学生回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理解。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判断一个算式是否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化?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方法。
教学创新:
1.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规律的产生。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重难点:
1.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概念理解。
2.乘法运算律在不同算式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拓展要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新意识。
教学双边互动:
1.教师提问、解答,关注学生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