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5-04-14约5.0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1.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本章节内容紧密结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围绕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有理数的大小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数学抽象能力,通过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抽象出有理数大小比较的规则。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在比较有理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3.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有理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提升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提高计算效率。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有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包括正负数比较、正负数与零比较、绝对值比较等。

②理解有理数大小比较的规则,能够准确判断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③应用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商品价格、计算温差等。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内涵,包括正负数的性质和绝对值的理解。

②在复杂的有理数比较中,正确运用比较规则,避免错误判断。

③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应用于非数学领域的问题解决,如温度、海拔等跨学科问题。

④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建立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清晰认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分享,共同解决比较复杂的有理数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图形和实例,增强直观性。

2.互动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有理数比较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板书:通过板书展示关键步骤和结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XXX: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教师展示一些正负数的实例,如温度计上的读数、海拔高度等,引导学生回顾正负数的概念。随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比较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①基本概念讲解

教师讲解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包括正负数的性质、绝对值的意义等。通过简单的例子,如比较-3和-2的大小,让学生理解正负数比较的基本规则。

用时:10分钟

②比较规则介绍

教师介绍有理数大小比较的规则,包括正负数比较、正负数与零比较、绝对值比较等。通过板书和PPT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比较方法。

用时:10分钟

③实例分析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实例,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熟悉比较过程,并掌握解题技巧。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①课堂练习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旨在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理解和应用。

用时:10分钟

②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个与有理数大小比较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比较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比较两个班级的平均成绩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用时:10分钟

③课堂展示

每组选派代表展示小组合作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用时: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讨论内容举例

a.如何判断两个负数的大小?

b.在比较两个小数时,先比较整数部分还是小数部分?

c.当遇到带有括号的有理数时,如何比较大小?

②讨论方式举例

a.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共同探讨问题。

b.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负责不同的问题。

c.小组成员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多种解题思路。

③讨论成果举例

a.总结出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规律。

b.明确比较小数时先比较整数部分的重要性。

c.掌握带有括号的有理数比较的方法。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XXX: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规则和实例。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正负数比较、绝对值比较等。接着,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