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林下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2-19约5.52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XX/XXXXX—XXXX

林下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下羊肚菌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准备、栽培种制备、栽培、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林下羊肚菌栽培的生产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24616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GB/T191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NY/T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731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DB21/T2085北方冷棚沙地栽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羊肚菌

羊肚菌,是羊肚菌科(Morohelaceae)中羊肚菌属(Morchella)所有种类的统称,主要包括黑色羊肚菌和黄色羊肚菌两类。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见附录A。

3.2母种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也称一级种、试管种。

3.3原种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二级种。

3.4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

3.5菌袋

2

DBXX/XXXXX—XXXX

按规定规格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并接入菌种进行发菌管理制作成栽培种。

3.6营养袋(外源营养袋)

按一定的配方制作而成的袋装营养物,以便为羊肚菌栽培补充营养。

4生产准备

4.1林地选择与准备

4.1.1林地选择

选择坡度为25°以下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地,株行距为3m×5m、3m×6m、3m×8m等,郁闭度0.7左右,林地土壤为透气性、通水性好的沙壤土,pH值6.5~7.5。具体按NY/T5010执行。

4.1.2林地准备

A)林地清理

林相整齐可不清理,否则在不破坏林地环境的情况下,清理掉林下杂灌及杂物。

B)作畦

畦床宽为100cm,高20cm~25cm,长度随地形而定。畦床四周开好排水沟,排水沟兼步道。畦床间留出80cm作业道。

C)畦床消毒

摆菌木前1d~2d,畦床上撒石灰粉,用量为200g/m2,浇透水后待用。

D)搭拱棚

畦床上搭建高80cm的拱棚,两端留小门,上覆塑料布、遮荫网。塑料布采用聚丙烯塑料,厚度0.04cm;遮荫网透光率25%~50%。

4.2生产区构成

生产区包括发菌棚、段木生产区、装袋区、灭菌区、接种区、堆料场、产品加工区、冷库仓库区等,应与生活区隔离。各区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生产场地取水方便,排水系统畅通、环境卫生。

4.3发菌棚建设

以直径12cm钢筋做为发菌棚的骨架材料,棚体覆盖物为两层大棚膜塑料中间一层棚毡的三层结构,发菌棚规格以长×宽×高为35m×10.5m×3.1m为宜,发菌棚于每年的2月中旬至5月初使用,用于菌木的培养。具体建设规范按DB21/T2085的附录A执行。

4.4菌种选择

选用六妹羊肚菌(MorchellasextelataM.Kuo)或梯棱羊肚菌(MorchellaimportunaM.Kuoetal.)。菌种选择标准应符合GB/T21125的规定。菌种的生产应该符合NY/T528和NY/T1731的要求。

5栽培种制备

3

DBXX/XXXXX—XXXX

5.1生产原料与配方

5.1.1生产原料

主料为麦粒,辅料为玉米粉和木屑。具体规格与标准按按NY/T5099执行。5.1.2配方

A)原种培养基配方

泡胀的麦粒75%、玉米粉20%、石灰3%、磷酸二氢钾2%。培养基准备具体按NY/T528执行。

B)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泡胀的麦粒50%,木屑25%,土22.9%,生石灰1%,石膏1%,磷酸二氢钾0.1%。培养基准备具体按NY/T528执行。

5.2菌袋制作

5.2.1原料处理

泡麦粒时按水的量加0.1%生石灰,温度低于15℃泡制24h;木屑选用发酵1个月以上的杂木屑。

5.2.2装料

采用长34cm,宽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制成圆筒状,将培养基料装入圆筒状的袋内,每袋装料高小于袋高的3/4,装料要均匀、疏松,松紧一致,装好后用套环封口。

5.2.3灭菌

可采用常压灭菌,常压蒸汽灭菌锅内温度上升到100℃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