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林下栽培草珊瑚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1-29约3.2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44/TXXXXX—XXXX

林下栽培草珊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珊瑚(Sarcandraglabra(Thunb.)Nakai)育苗、林下栽培地选择、栽植、有害生物防治、采收及建档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草珊瑚的林下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卫生标准GB/5084农田浇灌水质标准

GB/1516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525有机肥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3育苗

3.1播种育苗

3.1.1采种

10月~12月果实红熟时采种。

3.1.2种子处理

将新鲜种子置于瓷缸或木桶中,用5%的生石灰水浸泡,浸没种子,直至种皮变软。期间,每天早晚各搅拌1次,直至种皮变软;捞出搓洗干净,分离出种子,置于通风处晾干。

3.1.3种子贮藏

种子晾干后,可在通风室内沙藏,湿沙和种子按3:1体积比例混匀。湿沙含水量以手捏成团松手后不散为宜,每隔7d翻动1次,至翌年2月底至3月中旬。

3.1.4播种

2

DB44/TXXXXX—XXXX

2月~3月播种。播种前挖深3cm~4cm的播种沟,沟距20cm,以25cm的点距点播种子,每点8粒~10粒种子,边播边覆土,覆土厚度1.5cm~2.0cm。苗床盖草、遮荫。

3.1.5播后管理

幼苗生长至4片~5片真叶时可疏苗,疏出的小苗可定植于营养杯或育苗筛中。播种后,搭建50cm高的塑料薄小拱棚。小拱棚昼开夜覆,及时通风,当苗高3cm时,逐渐撤除小拱棚。芽苗生长20d后,每隔20d用复合肥兑水浇施一次,幼苗期追肥浓度为0.2%~0.3%。适时浇水、保持湿润,防旱排涝,及时人工除草2次~3次。苗高5cm~8cm时间苗,留苗株距6cm~7cm。

3.1.6出苗

幼苗长有6片真叶时可出圃。出圃时幼苗捆扎成束、浆根,运至栽植地,种植筛中的幼苗可直接移栽至林地。

3.2扦插育苗

3.2.1基质准备

用珍珠岩:河沙:泥炭土:黄土为2:2:1:1的比例配置基质,扦插效果较好。基质使用前用2000倍~5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3.2.2扦插时间

宜在春季4月~5月,或秋季8月~10月扦插。

3.2.3穗条制备

宜选取健壮植株1年~2年生枝条作插穗。插穗留2个~3个节,以长度10cm~15cm为宜。上端切平,下端切成马耳型切面,切面平滑、不撕裂。插穗捆扎成小把,在100mg/L萘乙酸溶液中浸泡2h促根。

3.2.4扦插

做成高度约15cm、宽度约1.2m的梯形插床,按5cm×5cm株行距将插穗插入苗床,插穗地上留1节,插后压实,浇透水。

3.2.5插后管理

扦插后搭棚遮荫,保持苗床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0%~90%,温度保持在15℃~20℃。注意遮荫,防止直晒。插枝生根后,需有充足光照。

3.3分株

在早春或晚秋,先将离地面10cm处植株地上部分剪切作为扦插材料,然后挖起根蔸,按茎杆分剪切成带根系的小株,及时按株行距20cm×30cm栽植到林地。

4林下栽培地选择

4.1气候条件

选择湿润、温暖、多雨的气候区域。温度10℃~40℃。

4.2海拔及坡度坡向

DB44/TXXXXX—XXXX

宜选择海拔400m~1500m、坡度小于25°的山地、丘陵、台地或平地。坡向宜选择南坡、西南坡或东南坡。

4.3林分选择

以树龄6年~20年、郁闭度0.5~0.8的人工常绿阔叶林为宜。栽培地点选择自然环境良好、水源充足或方便引水喷灌、交通便利地点。

4.4土壤条件

选择腐殖质层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的砂壤土,忌贫瘠、板结、易积水的黏重土壤,pH值5.5~7.0。

4.5环境质量要求

水质应符合GB5084、GB3838标准,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标准,土壤应符合GB15168标准。

5栽植

5.1整地

清除林地2m以下的低矮灌木、草本植物。以林木行距为基础,沿等高线挖水平带,带宽60cm~80

cm,带深15cm~20cm,做成反坡状带面,耙碎带面土。带间开深20cm的种植沟,施氮磷钾复合肥375kg/hm2,拌匀耙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