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林下参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2-05约9.79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21/XXXXX—2021

林下参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下参丰产栽培的培育原则、种植模式、种植区选择、品种选择、关键技术、生产管理、产品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铁岭市西丰县,抚顺市抚顺县、清原县、新宾县,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丹东市宽甸县、凤城市,鞍山市岫岩县等境内的林下参人工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GB6941GB694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人参种子

人参种苗

GB/T34789人参优质种植技术规范

GB/T22531野山参人工繁衍护育操作规程LY/T2474移山参生产技术规范

NY/T1604人参产地环境技术条件DB21/706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DB21/T2932林下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

3术语和定义

3.1人参

学名PanaxginsengC.A.Meyer,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3.2林下参

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采用播种的仿野生状态近自然生长的人参。3.3林下野山参

播种后,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15年以上的人参。

3.4林下移山参

移栽在山林中,具有野山参部分特征的人参。3.5水籽

当年采收的鲜种子。

2

DB21/XXXXX—2021

3.6干籽

采收后晾干的种子。

3.7种栽

由人参种子繁育而成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小苗。

3.8郁闭度

林分中林木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的比值。

3.9疏伐

通过伐除部分林木,调整林分密度与结构,促进目的树种正常生长发育和林下光照条件改善的技术措施。

3.10修枝

指人为地修剪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达到调整林下光照条件的技术措施。

4总则

4.1培育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合的立地和林分。

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上适度种植。

坚持绿色种植的原则,采用绿色清洁化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保障产品安全。4.2培育目标

培育近自然的、丰产的林下参。

5种植环境

林下参种植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达到GB3095一类标准,土壤质量保持自然背景水平,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III类以上。

6种子选择和处理

6.1品种选择

3

DB21/XXXXX—2021

选用集安、桓仁、宽甸等地产的人参种子。优选移山参籽、林下参籽,品种优选长脖芦、二马牙,品种特征见附录A。

选择成熟饱满、无虫蛀、无病的优质种子,干籽千粒重31g以上,鲜籽千粒重45g以上,品种纯度98%以上。质量符合GB6941一等种子以上标准。

6.2种子催芽

6.2.1催芽时间

当年采收的种籽,采收后至10月上旬前进行催芽。种子90%裂口,胚率达80%以上时,可当年秋播或进行冷藏,翌年春天播种。

干籽:上年采收的干籽,于4月中旬前催芽,10月中旬90%裂口后,胚率达80%以上时可秋播或进行冷藏,翌年春天播种。

6.2.2催芽方法

室外催芽。将参籽与干净河沙以1:3的比例搅拌均匀后,将种沙装入口袋,河沙湿度以手握之成团,松开即散为宜。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块,挖深度20cm以上,宽90cm~100cm的土坑,长度视种子的多少而定,将装有人参种沙的口袋平放入坑内覆盖15cm厚的土。每隔15d~20d翻一次种子,催芽70d~80d,参籽裂口率80%以上可播种。

室内催芽。春季播种适宜采用室内催芽。将参籽与干净河沙以1:3的比例搅拌均匀后,将种沙装入木箱中,厚度不超过40cm,放入塑料大棚,河沙湿度以手握之成团,松开即散。催芽处理分为前、中、后三阶段,每隔7d翻一次种子。前期为30d,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中期为30d,温度保持在18℃~22℃之间;后期20d,温度保持在8℃~18℃之间。温度高时,可通风、遮阴,当裂口率达到80%以上即可播种。

7栽培技术

7.1林下野山参栽培

7.1.1林分条件

以柞树、椴树等天然林为主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且伴生胡枝子、毛榛等小灌木的林分;或林龄15年以上、树高10m以上的落叶松人工林亦可,中龄林最佳。树木分布均匀、树冠相对较大,郁闭度在0.6~0.8;南坡郁闭度0.7~0.8,北坡郁闭度0.6~0.7。

7.1.2立地条件

4

DB21/XXXXX—2021

坡向以东坡、东北坡和北坡最佳,忌风口坡向;坡度在10°~35°之间;坡位中下、中和中上腹为宜,参见附录B。

土壤要求肥沃、通气良好,顶层腐殖土层厚度10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