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
1
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的相关术语、丰产林基地建设的选址与规划、丰产林指标、丰产栽培技术、抚育管理、采收与处理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文冠果丰产林的营建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943文冠果栽培技术规程
DB61/T1475-2021林地草兔综合防治技术
DB61/T1476-2021林地鼢鼠综合防治技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Bunge
无患子科文冠果属中国特有树种,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
3.2
丰产林highyieldforest
进入丰产期,文冠果单位面积种子产量60kg/667㎡以上。
3.3
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
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是灌溉水和施肥有机融合的一项工程控制技术。
3.4
埂上栽植技术
一种在降雨集中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针对文冠果生物学特性,研制的埂上栽植埂下蓄水,栽植穴同时具备蓄水又不积水淹苗的栽植技术。
3.5
文冠果茶果套种模式
2
一种在以文冠果种子为丰产目标株行距为2m×2m×5m(95株/667㎡)的丰产林建设中,宽行间套种以采摘芽、花和叶做茶为目标的文冠果矮化丛生植株,增加采果丰产林前期收入的套种模式。
4选址与规划
4.1基地地址选择
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层厚度30cm以上、灌溉方便、排水良好、肥力较高、交通便利的地区建立基地。土质要求沙壤土、黑钙土、沙土,土壤pH值在7.5-8.0之间,地下水位大于2.0m,盐度高于0.3%的盐碱地、黏土地不适合建立基地。
4.2基地规划
根据自然环境和地势情况,因地制宜地把宜林地区划为若干作业区,每个作业区面积以2000-3000亩左右为宜。再根据地形地貌区划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面积50-100亩,便于机械作业和经营管理。
地势平坦区,各小区之间结合花粉隔离带开设4m-5m宽的一级作业路为主干道,路面高于作业区20cm;与主干道相垂直,与各作业区相连接的二级作业路,路面宽3m-4m,路面高于作业区20cm;三级作业路与二级作业路垂直,路面宽2m-3m,便于车辆和机具的行驶。
山区建园,可依据山形地势和小区划分,分级布设作业路,作业路宽度以方便车辆和机具通行为原则,作业路两侧布设花粉隔离带。
5丰产林指标
5.1产量指标
Ⅰ级嫁接苗栽植8年后,文冠果种子产量≧60kg/667㎡。
5.2林分生长指标
Ⅰ级嫁接苗栽植8年后,单位面积保留密度86-95株,地径≧5cm。
6丰产栽培技术
6.1配置技术
株行距标准为2m×2m×5m(95株/667㎡)。具有自交优势的良种,1个品种1个园,周边做好花粉隔离。2个优势交配组合良种,每行1个品种,双行窄带配置。需要授粉树配置的交配组合,依据品种配置说明配置。
6.2苗木选择
根据建设目的选用良种、新品种、优树的Ⅰ级嫁接苗,嫁接苗不足时,也可选择I级实生苗(后期嫁接改造)建园。
Ⅰ级嫁接苗木规格:2年根1年杆或3年根1年杆,苗高≥80cm,嫁接点上1cm处直径≥0.8cm,根系发达完整无伤痕,苗杆通直,稍端完全木质化,无病虫害。
3
Ⅰ级实生苗木规格:1年-2年生,苗高≥60cm,地径≥0.6cm,根系发达完整无伤痕,苗杆通直,稍端完全木质化,无病虫害。
6.3整地
6.3.1整地时间
整地时间在栽植前一年或一个季节进行,也可在栽植当时现整地现栽植。
6.3.2整地方式
6.3.2.1高垄整地
适用于年降雨量大于600mm易形成积水的平地。采用机械全面深翻,深度不低于25cm。深翻耙平后南北方向起高垄,垄高40cm-50cm,垄宽80cm,垄距0.4m和5m。
6.3.2.2全面整地
适用于年降雨量小于600mm不容易形成积水的平地,采用机械全面深翻,深度不低于25cm。深翻后耙平。
6.3.2.3反坡梯田整地
适用于坡度(5-10°)缓坡地形。反坡梯田沿等高线布设,田面坡向与山坡坡向相反,田宽2m以上,田面修成外高内低,年降雨量大于600mm地区内侧预留深度30cm以上排水渠,梯田两端排水口畅通,以防积水。
6.3.2.4水平阶整地
适用于坡度(10°~25°)的中坡地形,水平阶沿等高线布设,阶面内倾5°以上,阶宽2m-3m,阶长以地形而定,年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