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简答题(2022年-2023年).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2年-2023年
2022年-2023年
《肾内科》简答题
1、简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易)
答: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1)尿蛋白大于 3.5g/d;2)血浆白蛋白低于 30g/L;3) 水肿;4)血脂升高。其中 1)2)为诊断所必需。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有哪些?(中)
答: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包括:1)微小病变型肾病;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4)膜性肾病;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3、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有哪些?(易)
答:①感染: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
②血栓:由于血液浓缩,高脂血症,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及肝代偿合成蛋白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调以及血小板功能亢进,应用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等。
③急性肾衰竭:由于有效血容量不足至肾血流量下降,肾间质高度水肿压迫肾小管和大量管型阻塞肾小管引起;
④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4、简述肾小管酸中毒的分型。(中)
答:根据病变部位及发病机制的不同,肾小管酸中毒分为如下4 型:
型: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AG 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伴有低钾血症, 尿中可滴定酸或(和)NH4+减少,尿 pH6.0;
型:近端肾小管酸中毒,AG 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伴有低钾血症,尿中 HCO3增多;
型:肾功能不全型肾小管酸中毒;
型:高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AG 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酸中毒及高钾血症严重,与肾功能不全程度不成比例。
5、简述产生蛋白尿的原因。(难)
答:①功能性蛋白尿:是一良性过程,因高热、剧烈运动、急性疾病、直立体位而发生 的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青少年,于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出现蛋白尿, 卧位时蛋白尿消失,一般小于 1g/d。
②肾小球性蛋白尿:主要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异常,少数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的改变所引起。当病变使滤过膜孔径异常增大或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破坏时,血管中各种分子
量的蛋白质无选择性的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如病变较轻,则仅有白蛋白滤过增多, 称为选择性蛋白尿。
③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肾小管间质病变或各种重金属中毒时,近端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重吸收减少,导致小分子蛋白质从尿中排出,包括B2 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 2g/d。
④溢出性蛋白尿:血中低分子量的异常蛋白(如多发性骨髓瘤的轻链蛋白、血红蛋 白、肌红蛋白等)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而又未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所致,尿蛋白电泳会显示分离的蛋白峰。
6、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依据。(中)
答:于链球菌感染后 1-3 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等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血清补体C3 下降,病情于发病8 周内逐渐减轻到完全恢复正常者,即可临床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7、简述急进性肾小球的病理表现。(难)
答:病理表现为新月体肾炎,光镜下通常以广泛(50%以上)的肾小球囊腔内有大新月体形成(占据肾小球囊腔 50%以上)为主要特征,病变早期为细胞型新月体,后期为纤维型新月体。
根据免疫病理分为 3 型:
①I 型,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
②II 型,免疫复合物型;
③III 型,非免疫复合物型;
近年来根据患者血清ANCA 的检测又可进一步将本病分为 5 型:在原 I 型中伴 ANCA
阳性的归为Ⅵ型;在原III 型中ANCA 阴性的归为Ⅴ型。
8、青少年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中)
答:青少年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1)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2)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9、中老年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中)
答:中老年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1)糖尿病肾病;2)肾淀粉样变性病;3) 骨髓瘤性肾病;4)淋巴瘤或实体肿瘤性肾病。
10、简述IgA 肾病的病理特点。(中)
答: ①光镜: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炎;
②免疫荧光:以 IgA 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呈颗粒样或团块样在系膜区或伴毛细血管壁分布,常伴有 C3 沉积;
③电镜:可见电子致密物主要沉积于系膜区。
11、简述真性细菌尿。(易)
答:真性细菌尿是指: 1)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 如无临床症状则要求 2 次尿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且为同一菌种;2)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12、简述尿感复发和重新感染的区别。(中)
答:复发是指由原先的致病菌再次引起尿感,通常是在停药的一个月内发生;重新感染是指另一种新的致病菌侵入尿路引起的感染。
13、简述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临床病程。(中)
答:急性肾小管坏死典型的临床病程分为3 期:
① 起始期:此期患者遭受肾毒性因素,但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