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第五单元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五单元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本课选自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文章描绘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感,语言流畅优美,富有情感。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学内容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描写自然景观的词汇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3.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自然景观之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激发创造美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通过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
②学习并运用课文中描述自然景观的词汇和句式,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
②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自然景观描绘得生动具体,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金华双龙洞的图片资料,制作相关PPT,以及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视频。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4.教室布置:将教室环境布置得简洁有序,以便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划分小组讨论区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写景文章,如《桂林山水》等,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印象。接着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和简要背景,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边读边标注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接着,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词汇和句式描绘双龙洞的景色。教师逐一解释生词和难点,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通过PPT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文中所描述的景色,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作者在双龙洞看到了哪些景色?他是如何描绘这些景色的?让学生回答问题,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随后,进行仿写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描述自然景观的词汇和句式,描写一个他们熟悉的自然景观。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课文中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多进行写作练习。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游览过的一个自然景观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绘自然景观的词汇和句式。同时,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旅游报》发表的《金华双龙洞探秘》一文,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双龙洞的历史、传说以及地质结构。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关于“中国最美的溶洞”特辑,其中包含了对双龙洞的详细介绍,以及对其他著名溶洞的鉴赏。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收录的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秀作文,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特点,以及溶洞的一般形成原理。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让学生收集并分享关于中国其他著名溶洞的信息,如贵州的织金洞、重庆的芙蓉洞等,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溶洞景观的理解。
-建议学生阅读更多描写自然景观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徐霞客的《游记》中关于溶洞的描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探险活动,如溶洞探险,亲身体验自然景观的奇妙,将感受写入作文,增强写作的真情实感。
-建议学生定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描写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奇幻景色,通过不断练习,提升写作技能。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写作心得,通过同伴互助,共同进步。可以组织写作小组,进行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