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782-2015 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docx
ICS65.150B52
备案号:46316-2015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2782-2015
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EriocheirsinensisYangtzeRiverNo.1ecologicalcultureinpond
2015-06-15发布2015-08-15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2782-2015
I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跃华、邓燕飞、朱清顺、付龙龙、丁淑燕、赵沐子、柏如发、许志强、潘建林。
DB32/T2782-2015
1
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ChineseMittenCrab(Eriocheirsinensis)〕新品种(YangtzeRiverNo.1)的术语和定义、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亩产100㎏~125㎏、平均规格为170g/只左右的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商品蟹的池塘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536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T5065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蟹种youngcrab
又称扣蟹。蟹苗放养后经200d左右的培育,性腺未成熟的一龄蟹。3.2
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YangtzeRiverNo.1”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品种登记号为GS-01-003-2011。
4池塘生态养殖
4.1适宜养殖的区域
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适宜在长江流域进行池塘、湖泊网围、水库、沟渠、稻田以及其它区域易人为控制的水体养殖。养殖环境应符合GB/T18407.4、NY5361的规定,养殖环境水质要求见附录A。
4.2养殖池条件与设施
DB32/T2782-2015
2
4.2.1结构
养殖池四周宜开挖环沟,沟宽5m~8m,深0.5m,环沟面积占池塘面积的30%~40%。4.2.2形状
池形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宜。
4.2.3面积
以10亩~30亩为宜。4.2.4水深
滩面最大蓄水深度1.2m。
4.2.5水质
应符合NY5361的规定。
4.2.6土质与底泥
沙壤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20㎝。
4.2.7进排水设施
独立进排水系统。4.2.8防逃设施
应符合NY/T5065的规定。
4.2.9增氧设施
条件允许可按每10亩配备一台1.5kW的罗茨鼓风机,组装微孔增氧系统,微孔增氧盘离池底约10㎝。
4.3蟹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4.3.1清塘消毒
冬季排干池水,修整蟹池,池底淤泥保持15㎝厚,晒塘冻土;放养前15d,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150㎏/亩,化水全池泼洒。
4.3.2设置暂养区
消毒后沿环沟向池塘内侧挖沟,沟深20㎝~30㎝,用1m高的聚乙烯网布埋入沟中并压实,用竹木桩支撑,上端用聚乙烯绳拉紧,缝20㎝高的钙塑板做倒檐。
4.3.3种植水草
蟹种放养前暂养区内种植伊乐藻,暂养区外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并种植部分伊乐藻,确保蟹池内水草的覆盖面积达2/3以上。
4.3.4加注新水
DB32/T2782-2015
3
蟹种放养前一周加注经过滤的新水至滩面,若无环沟,则加水至40㎝。
4.3.5投放螺蛳
清明节前一次性投放活螺蛳300㎏/亩~500㎏/亩,或采用阶段性投放的方式,在7月之前完成螺蛳投放。
4.4蟹种放养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