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小麦良种繁育和生产技术规程.docx
3
高淀粉小麦良种繁育和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淀粉小麦良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贮存,规范了高淀粉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高淀粉小麦良种繁育和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51小麦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17317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T25219粮油检验玉米淀粉含量测定近红外法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DB11/T925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良种
用原种繁殖的种子,达到良种规定质量标准的种子,可用于大田生产。
3.2高淀粉小麦
采用近红外光谱法检测小麦种子粗淀粉含量(干基)≥75%的小麦品种,分为金质小麦、玉米小麦和糯米小麦。
4良种繁殖
用原种直接繁殖良种,生长期间根据繁育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田间鉴定,去杂去劣。
4
5良种生产
良种生产参照GB/T17317执行。
5.1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且肥力均匀、土层深厚、排灌良好的地块。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
5.2灌溉水质
农田灌溉水质符合GB5084标准的要求。
5.3播种
正常播种,原种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一级标准要求。
5.4田间管理
常规田间管理,施肥量主要参照NY/T2911进行。病虫草害管理参照DB11/T925。
6去杂去劣
在抽穗前期、抽穗后和收获前根据需要繁育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田间去杂去劣,拔除与标准品种性状不一致的植株。
7防止机械混杂
从收获、晾晒到入库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实行单收单藏。对收割机具进行严格清理。
8种子质量和淀粉含量检验
良种种子质量按照GB4404.1规定执行。小麦种子淀粉含量测定参照GB/T25219。
9收获
成熟期及时收获,单收、单运、专场晾晒,单独贮藏。
5
附录A
(资料性)
高淀粉小麦参数
高淀粉小麦参数见表A.1
表A.1高淀粉小麦参数
品种名称
淀粉含量
金质小麦
75%以上
玉米小麦
80%以上
糯米小麦
85%以上
(规范性)
高淀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为更好发挥好高淀粉小麦良种繁育和生产潜力,特制定出本栽培技术要点。
1科学施肥
磷钾肥作为底肥一次施足;氮肥控制总量,分底肥和追肥施足。底肥:玉米秸秆还田后,每亩撒施氮磷钾复合肥50kg、硫酸锌2kg、二氧化硅4kg;追肥:起身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10kg。
2精细整地
为了保证一播全苗,达到苗匀、苗壮,播种前应精细整地。否则极易造成缺苗断垄,或者因播种深浅不一致而导致出苗不齐。特别是前茬为玉米的地块应犁、旋、耙、平相结合,要求前茬秸秆必须粉碎,秸秆长度不大于5cm,深耕25~30cm,细耙2次。耕前粗平,耕后复平,做畦后细平。为防治地下害虫,犁地前撒施辛硫磷颗粒6~8kg/亩,均匀撒施于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3播种期
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播种早对虫、病、后期管理影响较大,适当晚播好处多。
4播种量
一般亩播量9~12kg(不宜播量过大)。如遇墒情较差、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但每亩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5kg。
6
5药剂拌种
种子用酷拉斯包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及苗期病害。
6精量均匀播种
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严禁播种过深),做到深浅一致、落籽均匀。
7加强田间管理
a)查苗补种
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10cm以上无苗为缺苗;17cm以上无苗为断垄)的地方,及时进行补种。
b)合理运筹肥水
越冬水:在12月10日前后浇越冬水,保证麦苗安全过冬,是否浇越冬水应根据苗情、土壤墒情等来定。
c)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