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规抗虫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2-02约1.9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12/T—

1

常规抗虫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市常规抗虫棉良种繁育基地选择、繁育品种要求、农艺措施、去杂去劣及采收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春播常规抗虫棉大田生产用种的良种繁育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4407.1经济作物种子纤维类

DB12/T236-2021棉花简化栽培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繁育基地选择

土壤条件和灌排条件符合DB12/T236-2021要求,地块集中连片、无枯黄萎病危害,具有隔离条件,可利用林带、河流等自然屏障或高杆作物进行隔离,也可采取空间隔离,其距离根据地形、蜜源作物、传粉昆虫的多少等因素来确定,繁种区严禁插花种植繁种品种以外的其它棉花品种,空间隔离距离保证在100m以上。

5繁育品种要求

5.1繁育品种生育期要求

繁育品种生育期115d~125d。

5.2繁育用种质量要求

良种繁育田用种为种子生产企业或育种单位提供的原种,种子质量符合GB4407.1原种的质量控制要求。

6农艺措施

DB12/T—

2

6.1整地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进行。

6.2底肥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施用。

6.3封闭除草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进行。

6.4地膜覆盖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操作。

6.5播前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且按照GB/T3543.4进行发芽试验。6.6播期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确定播期。

6.7播种方式及播量

播种方式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大小行种植,大行90cm,小行40cm,播种量11.25kg/hm2。

6.8田间管理

6.8.1放苗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操作,棉田留苗密度4.5万株/hm2~6万株/hm2。

6.8.2整枝

在繁育棉田棉株第二个果枝全部出现时,去除第一果枝及全部叶枝。6.8.3中耕、除草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管理。

6.8.4灌水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管理。6.9打顶

7月10日~7月15日打顶。

6.10化控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管理。

6.11病虫害综合防治

6.11.1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

DB12/T—

3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防病。6.11.2枯萎病

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并离田销毁处理。

6.11.3黄萎病

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并离田销毁处理。6.11.4蚜虫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防治。

6.11.5棉盲蝽象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防治。

6.11.6叶螨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防治。

6.11.7棉铃虫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防治。6.11.8杂草防治

按照DB12/T236-2021要求防治。

7去杂去劣

7.1去杂时期及次数

去杂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在第二代棉铃虫发生后期,第二次花铃盛期,第三次在开始采收前的吐絮期。根据繁育品种的标准性状,从叶色、叶形、株型、铃型等品种特性观察,拔除个别不抗虫杂株,同时拔除病株、异型株和劣株。

7.2田间纯度检验

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杂期间,由种子生产企业或育种单位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繁种田进行田间纯度检验。繁种田品种纯度(%)=本品种株数×100/该样点调查总株数,每样点调查总株数应不低于100株。

繁种田品种纯度应不低于99%,对田间检验纯度不合格的良种繁育田,应严格加强第三次去杂,并再次进行田间纯度检验,检验仍不合格的繁种田应严格淘汰。

8采收管理

8.1采摘

分三次采摘,田间吐絮量达到三分之一时,选择晴天开始第一次采摘。第二次采摘时间为田间吐絮量达到三分之二时。最后一次采摘在下霜前完成。采摘时,严禁采摘病铃、烂铃、僵铃和未完全吐絮的

DB12/T—

4

棉铃。不同品种严禁混收,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单垛堆放,且每批次采摘的棉花也分批次存放,保证种子含水量低于12%。

8.2存储

收获后的种子棉及时晾晒,入库前保证棉籽含水量低于12%,不同品种分库存储,做好防潮和防止人工混杂措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