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常规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及标准.docx

发布:2025-05-03约1.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规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及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常规棉良种繁育的原种选择与栽培管理、良种的生产、种子储藏和种子质量检验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常规棉良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种选择与栽培管理

4.1基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杂草少、灌排方便、土壤肥力较好的田块,隔离距离300m以上。

4.2适用品种

经江苏省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合江苏种植条件的常规棉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规定。

4.3营养钵育苗

根据栽种面积计算制钵标准苗床,制钵数为大田实栽密度1.5倍以上。由育种机构提供上一年当选单株的种子或者繁殖1至3代的原种,播前晒种1d。宜在4月上旬播种,营养钵育苗方法按照执行。

4.4大田移栽

苗龄2~3叶期时进行大田移栽,移栽时稀植大棵,中熟品种种植密度一般(1500~1800)株/亩,早熟或果枝短、群体小的品种,一般(2000~3000)株/亩,移栽方法按照规定执行。

4.5田间管理

高产栽培技术按照标准执行。

5良种生产

5.1田间单株选择

5.1.1单株选择方法

第一次在苗蕾期,观察植株的整齐度、生长势、抗病(虫)性等特性,根据叶型、叶色、发病株等确定非典型单株及时记载并拔除;第二次在初花期,着重观察叶色、叶型、株型、抗病虫性等特征特性,选择符合原品种主要特征特性的单株,当选单株用红线标记,淘汰非典型单株及时记载并拔除;第三次在吐絮期,主要观察株型、铃型、结铃性、吐絮及棉花色泽,在典型性的基础上考察丰产性,同时手扯纤维长度和纤维强度等感官品质,当选单株用红线标记,淘汰生长势弱、结铃性差、吐絮相对较迟的单株及时记载并拔除。

5.1.2单株选择数量

单株选择数量根据下一年计划播种面积确定,一般每亩应选择200个以上的单株。

5.2采收

棉花吐絮后及时采收,随袋作好记录,每袋标明品种名称。霜后花仅用于记产,不作种用。所有落地籽棉均作杂花处理。新收籽棉及时晾晒、贮藏,晾晒操作过程中严格防止混杂、错乱。

5.3加工

收获的籽棉由指定的棉花保种轧花厂或指定有加工条件的专业户进行加工,加工前剔除前期僵烂花。

5.4室内考种决选

考种项目为单铃重、衣分、籽指、异色异型子以及纤维5指标(纤维上半部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断裂伸长率、马克隆值)。对新收籽棉计数并称重,计算单铃重;籽棉轧花后称重,计算衣分;在轧出的棉籽中任意取100粒(去除异色异型子)测定籽指;取15g~20g皮棉送法定部门测定纤维5指标。上述性状的测定结果与该品种的典型性状有明显差异的予以淘汰。

6种子贮藏

种子含水量控制在12%以下。种子仓库由专人负责,贮藏期间须经常检查,并注意防杂、防热、防潮、防火、防鼠害和虫害。

7种子质量检验

种子生产单位做种子质量检验,由种子检验部门根据规定进行复检,对符合规定的种子签发合格证书,对不合格的种子,提出处理意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