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5单元 14 我要的是葫芦 精华版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3-04约3.1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单元14我要的是葫芦精华版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寓言故事,通过葫芦藤和叶子、果实的生长关系,寓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道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我要的是葫芦》,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界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培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有较强的兴趣。在知识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能够阅读简单的短文。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思考分析能力有所发展,但尚需进一步培养。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想象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学生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学生对寓言故事有天然的兴趣,但可能对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理解不深。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生字词的识别和记忆存在困难。

3.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时,可能缺乏对事物之间联系性的认识。

4.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可能表现出合作意识不强、表达不够自信等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教学过程中需注重以下几点: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识字和词汇障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我要的是葫芦》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葫芦生长过程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以及相关植物生长的图表。

3.实验器材:无。

4.教室布置:利用教室墙壁展示葫芦生长周期图,设置讨论区,方便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出示葫芦模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植物生长知识,如种子发芽、叶子生长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内容,包括葫芦藤、叶子、果实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举例说明:结合图片或视频,展示葫芦从种子发芽到成熟的各个阶段,让学生直观感受。

-互动探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为什么叶子长得好,而葫芦却长不大呢?”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葫芦生长周期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中的生长过程。

-教师指导: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完成图中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葫芦藤与叶子、果实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学生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葫芦生长周期图,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拓展阅读:让学生回家后阅读有关植物生长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或校园中的植物,记录它们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变化。

6.课堂延伸(约10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除了葫芦,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呢?”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植物生长的共同点和差异。

-创意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有趣的植物生长故事,并尝试用图画和文字表达出来。

7.课堂反思(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学生反馈:让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建议和意见,教师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并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葫芦”、“藤蔓”、“叶子”、“果实”等。

-学生能够复述《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旨和寓意。

-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能力提升

-朗读能力:通过多次朗读,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富有情感。

-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