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揠苗助长(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选自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与学生已学过的寓言故事有密切联系。通过学习《揠苗助长》,学生可以巩固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寓言故事中领悟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想象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知识层面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基础,能够阅读简单的寓言故事,但对寓言的寓意理解还不够深入。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词汇量有限,需要通过具体情境来丰富语言表达。在素质方面,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着直接影响。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环境或个性原因,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不高,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也需要培养,以便在讨论和合作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将注重以下方面: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利用图片、动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电子版
-信息化资源:寓言故事相关图片、动画视频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种子、水桶等)、学生互动卡片、故事情节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讲述一个与《揠苗助长》类似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让学生回忆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揠苗助长》的故事情节,强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结果。
-举例说明:结合故事中的情节,举例说明“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含义,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互动探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3.新课呈现(续)(约10分钟)
-讲解新知:进一步讲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如寓意深刻、语言简练等。
-举例说明:通过其他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让学生体会寓言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互动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看法,以及如何从寓言中汲取智慧。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出示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或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或情境编一个寓言故事。
-教师指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他们如何提高寓言故事的创作水平。
5.巩固练习(续)(约1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个寓言故事,并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师指导:观察学生的表演,给予他们及时反馈,帮助他们改进表演。
6.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寓言故事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学生分享: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他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7.作业布置(约5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阅读一个寓言故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给家长听。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个自己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8.教学延伸(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寓言故事对他们的启示。
9.教学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集》: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伊索寓言》:这是一部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寓言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喝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