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四)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课文(四)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课文(四)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课文(四)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选自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材。本节课将学习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将寓言故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认识到“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道理。此外,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运用:通过阅读《亡羊补牢》,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
2.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基本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例如:教师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羊丢失、修补羊圈的过程,以及故事传达的“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学习生字词“牢、圈、补”等,并能正确书写。
例如:教师通过生字卡片、书写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并掌握这些生字词的正确写法和读音。
2.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即“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帮助学生理解寓意。
-能够运用“亡羊补牢”的成语进行造句,正确使用。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如“当你发现考试没复习好时,你应该怎么做?(亡羊补牢,及时复习。)”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成语的用法。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软件资源:教学PPT、生字词卡片、故事插图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电子课本、成语故事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书写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一个简单的谜语或有趣的问题引入,如“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什么故事能够告诉我们,即使犯错了也有机会改正吗?”
-回顾旧知:询问学生是否学过其他寓言故事,以及它们的大致内容和寓意。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亡羊补牢》的故事背景,讲解故事情节,强调重点字词。
-举例说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解释“亡羊补牢”的含义,如“如果考试没考好,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亡羊补牢?”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行为,以及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寓意应用到生活中。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或者用“亡羊补牢”成语造句。
-教师指导:在学生复述或造句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纠正错误,鼓励创新。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亡羊补牢”的寓意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形成良好的习惯。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亡羊补牢》的短文,或者画出故事中的情景。
-强调作业要求:作业要求书写规范,表达清晰,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寓言故事:如《狐狸和葡萄》、《狼与七只小羊》、《乌鸦喝水》等,这些故事同样蕴含深刻的道理,可以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成语故事集:收集关于“亡羊补牢”以及其他相关成语的故事,如《补牢》、《临渴掘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文化背景资料:介绍寓言故事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课外阅读材料:推荐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的寓言故事书籍,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伊索寓言》等。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寓言故事,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成语接龙游戏:在班级内开展成语接龙游戏,以“亡羊补牢”为起点,让学生依次接上相关成语,既巩固了成语记忆,又锻炼了反应能力。
-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再现,通过扮演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
-家庭作业延伸: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探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家长可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境的处理方式,增进亲子交流。
-课堂讨论: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寓言故事,分享故事内容和个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