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心灵诗语 第17课《汗血马》说课稿1 沪教版五四制.docx
2024年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心灵诗语第17课《汗血马》说课稿1沪教版五四制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心灵诗语第17课《汗血马》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思维品质。通过学习《汗血马》,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作者对英雄精神的赞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生态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对古典诗词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接触过一些描写动物的诗篇,对动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有所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学生对文学作品有较高的兴趣,尤其对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和形象生动的诗歌更感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文字描绘出丰富的画面。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汗血马》这首诗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理解不够,影响对诗句的整体把握;二是诗歌的意象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将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三是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汗血马》课文和相关练习册。
2.辅助材料:准备《汗血马》诗歌背景资料、作者介绍、图片以及与马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设计包含诗歌内容解析、重点字词解释、诗歌情感分析的教学课件。
4.教室布置:利用黑板展示诗歌意境,设置阅读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汗血马》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传说中的汗血马吗?它们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故事?”
展示一些关于汗血马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独特之处。
简短介绍汗血马的基本特征,如其血汗颜色、速度之快以及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地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汗血马》的基本概念、背景和文学价值。
过程:
讲解《汗血马》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
详细介绍《汗血马》这首诗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使用诗歌节选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汗血马》的特性和文学价值。
过程:
分析《汗血马》中马的形象,探讨其象征意义,如英勇、忠诚、速度等。
选择与《汗血马》主题相关的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汗血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汗血马》主题相关的角度进行讨论,如马的象征意义、诗歌的艺术特色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五、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汗血马》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汗血马》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汗血马》的基本概念、背景、案例分析等。
强调《汗血马》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它对后世的影响,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古代文学。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汗血马》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并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相关的文学作品。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了解汗血马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
-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学会分析诗歌的节奏和韵脚。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了解诗人对英雄精神的赞美。
2.能力培养方面: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诗歌原文、分析诗句,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