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1课五四运动
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青年的觉醒与抉择
课标要求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1895
1898
1901
1905
1911
1912
1915
1919
1921
1922
1923
1927
1924
1928
东北易帜
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一战结束
1914
1917
1918
十月革命
巴黎和会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大清帝国统治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一战爆发
课前预习:时空联系
一、觉醒:一个必然选择
问题引领:
“他们”眼中的五四运动-如何评价五四?
“他们”眼下的救国方针-中国革命向何方?
材料一
保守的日本政府从一开始就对中国人由“二十一条”引发的反日情绪非常恼火,它不断地要求北京政府采取严厉措施。日本新闻界广泛报道,英美特务在煽动中国学生反日,还归因于中国政治家们的野心冲突,归因于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归因于“除日本侵略外的一切”。在事件发生后,保守的日本政府常常将这些中国学生成为“学匪”。
——《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阅读教材第120-121页并结合材料,概括日本政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并评析日本政府的观点。
历史解释:如何评价五四?
中国青年:对国际强权政治愤慨日本政府: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
还原历史: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学生时间:约4分钟
材料二
以上海《字林西报》等为首的英文报刊,在 6 月之前的报道中,对学生运动和中国表达了充分的同情和支持,但在 6 月初上海爆发大规模的罢市、罢工以后,部分西方人士开始转变立场,对中国商人、工人和知识阶层的联合行动表示疑惑和抵制,如《字林西报》在 6 月 9 日便称学生运动为 “骚乱”。
——摘编自《政治、外交与媒体:1919年日本报纸关于五四运动的报道研究》
《字林西报》
历史解释:如何评价五四?
阅读教材及材料,阐述西方社会对五四运动评价的转变,分析其原因。
探究:从列强对待五四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原因: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不满;
启示:帝国主义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
具有侵略性和剥削性。
学生时间:约4分钟
胡适:“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载《每周评论》第31号
李大钊:谈“主义”是解决或是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因为“主义”与“问题”之间“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上的满意不满意的尺度”。
——《再论问题与主义》,载《每周评论》第35号
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 马克思主义者就已经意识到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和具体问题的重要性,并且为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学生时间:约3分钟
基尔特主义派:以张东荪、 梁启超等人为代表, 主张调和主义。孙东荪否认当时国内存在无产阶级, 也否认存在任何阶级矛盾, 以此来 反对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梁启超反对走俄式的暴力革命,认为中国不具备发生劳农革命的条件,主张依靠“绅商阶级”。
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提下根本无法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劳动阶级的力量庞大, 但缺乏组织和领导, 发展实业要依靠生产者而不是任何剥削阶级, 中国必然要通过社会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无政府主义者:世上无良善之政府, 政府在道德上 都是不完美的消极存在。主张绝对的自由,反对一切权威、一切国家,反对任何组织纪律。
你会怎么回复他们的言论?请任挑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至少一个史料来论证你的观点。
明确在国内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的重要性。
在当前中国经济政治发展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 直接推行无政府主义是行不通的。因此在中国内 忧外患、 社会发展阶段总体落后的情况下, 要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革命并建立理想社会。
学生时间:约5分钟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新民主主义
革命
旧民主主义
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思想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思想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觉悟:一条道路探索
问题引领:
“他们”从人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