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视角观察问题的能力,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增强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的认识,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形成独立的历史见解。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重点讲解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对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影响,以及学生需要理解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强调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领导作用。
2.教学难点
-五四运动中的复杂性与多元性: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运动,涉及不同的阶层、团体和诉求。
-例如,可以分析五四运动中不同阶层的态度和行动,如学生、商人、知识分子等,以及他们各自的诉求和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早期活动的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诞生,以及早期的组织结构和革命策略。
-例如,可以详细讲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内容,以及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基层群众中扎根并发展壮大的。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师首先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过程和意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五四运动中的不同角色,如学生、商人、知识分子等,通过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影像资料、文献记录,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氛围,同时结合案例研究,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五四运动吗?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
-展示五四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历史事件的特点和影响力。
-简短介绍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过程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
过程:
-讲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强调其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包括中共一大的召开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使用时间线或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关联。
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过程:
-选择五四运动中的关键事件,如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等,进行详细分析。
-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早期活动,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展示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引领革命进程。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五四运动或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议题进行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议题的历史背景、影响和意义,以及对中国革命进程的贡献。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议题的背景、讨论过程和结论。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的过程、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强调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相关历史事件。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五四运动或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短文,深入分析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