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的检测和应用.ppt
细胞因子受体检测技术受体cDNA分析酶免疫技术检测法某些细胞因子受体除存在于细胞膜外,尚可分泌进入体液,称为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olublecytokinereceptor),如sIL-2R、sIL-4R和sIFN-γR。这类受体多采用ELISA法检测。重组细胞因子与受体的交联分析利用化学交联剂将标记的重组细胞因子与膜受体交联,细胞裂解物经PAGE电泳后作放射自显影分析,通过带型分析可确定受体的分子量及亚单位。第31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种细胞因子测定方法的比较生物学检测法:比较敏感,直接测定生物学功能,可靠,但需培养依赖性细胞株、耗时长、步骤繁,影响因素多,不易掌握。免疫学检测法:操作较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尚可测定特定细胞或亚群产生细胞因子的含量,但敏感度比生物学法低10~100倍。免疫学检测法检测的是细胞因子蛋白质的抗原性,可能是无活性的变性分子或细胞因子的裂解片断。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只能代表基因表达情况,不能提供细胞因子的浓度及活性等资料。第32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物学活性法免疫学检测法原理生物学活性水平特异性结合反应敏感性一般较高(受体)一般较低(加放大系统可明显升高)特异性低高(识别类型、亚型)(不能)(有可能)周期较长短培养条件大小指示细胞敏感性差异大/指示细胞突变可发生/生物学作用相同因子扰大小样品中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抑制物干扰大小重复性较差较好标准化、大量检测困难容易第33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原则应使用多种方法测定测定标本选择适当(血液、局部炎症分泌物、细胞、疾病的动态观察)同时测定多种细胞因子(了解T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第34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临床疾病的治疗应用临床疾病的预防应用第35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现状虽然已知较多的细胞因子,但仅仅少数用于临床常规检查,如IL-6、IL-8、TNF-α。由于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效性和复杂性,并无哪一种细胞因子能作为某一特定疾病的标志。由于某一细胞因子稳态的漂移和疾病的特异性损伤有关,因此对于评价一种疾病的活动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出生后几小时,IL-6和IL-8升高,这项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使用传统的急性相蛋白如CRP则要在24~48小时才升高。测定体液中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也具有临床意义。第36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粘附分子的检测及应用
尹向飞第37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粘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是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或细胞-基质-细胞间发生粘附,参与细胞的识别,细胞的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值与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是免疫应答、免疫发生、凝血、肿瘤转移以及创伤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概述第38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分类:据结构特征可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IgSF)、钙粘蛋白家族等。存在形式:细胞膜表面表达和可溶性两种形式。含量:正常情况下可溶性粘附分子含量很低,在病理情况下由于细胞因子、内毒素或凝血酶的参与,细胞膜表面的AM释放或合成无跨膜区和胞质区的小分子量AM。概述第39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概述手术切片、细胞(淋巴、内皮细胞等)、组织细胞提取物、血液或其他体液等。测定标本检测现状目前的检测方法,大多限于用免疫学技术检测其数量,而有关分子的亲和力及扩散速率的检测方法正在建立中。第40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检测1.放射免疫测定法2.免疫荧光测定法3.酶免疫测定法主要为双抗体夹心ELISA,本法应用最广,但仅能检出一群细胞的表面粘附分子数量,而不能反映单个细胞粘附分子数量的变化。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检测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研究最多的是选择素家族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第41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