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根据M图的变化将钢筋弯起时需绘制MR图,使得MR图包住M图,以满足受弯承载力的要求。 按每根(或每组)钢筋的的面积比例划分出各根(或各组)钢筋的所提供的受弯承载力Mui,Mui可近似取 考虑到斜裂缝出现的可能性,钢筋弯起时还应满足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要求。 zb≥z Ts Tb s1 Z ? ? ? Zsb ? ? ? 统一取 弯起钢筋要求小结: 1、满足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 MR图≥M图 2、满足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 弯起钢筋与梁中心线的交点位于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外, 弯起点至充分利用点距离≥0.5h0 弯起钢筋的终点到支座边或前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之间的距离都不应大于表5-2内V0.7ftbh0一栏的规定 3、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要求和构造要求 4.6.3 纵筋锚固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通常的保护层厚度和相应的构造条件下,考虑钢筋的抗拉强度、外形系数和适当的可靠度,锚固长度按下式计算: 其中α指锚固钢筋的外形系数,按表取用。 锚固长度的修正: 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HRB335、HRB400和RRB400级涂环氧树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 钢筋在施工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置有箍筋时,锚固长度可乘以修正系数0.8。 经过上述修正,锚固长度不得小于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这是锚固长度的最低限值。 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 D = 4d 135° 5d d d 5d d d d 5d (a)末端带135 °弯钩 (b)末端与钢板穿孔塞焊 (c)末端与短钢筋双面贴焊 ◆锚固区箍筋要求 《规范》规定在受力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直径不小于0.25d(或0.25de),箍筋间距不大于10d,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不应大于5d,在锚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数量不少于二个。 简支支座锚固要求 支座处有横向压应力,使粘结作用得到改善。因此支座处的锚固长度las可比基本锚固长度la减小。 钢筋在支座的锚固 当V≤0.7ftbh0时,las≥5d 当V0.7ftbh0时,las≥0.35la 对于板,一般剪力较小,通常满足V≤0.7ftbh0的条件。且连续板的中间支座一般无正弯矩,因此板的简支支座和中间支座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均取las≥5d。 光面钢筋末端应设置标准弯钩。当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时,可在钢筋端部加焊锚固钢板或将钢筋焊接在梁端预埋件上。 构造措施 见p116 4.6.4 钢筋的截断 ◆ 受弯构件的纵向钢筋由控制截面处最大弯矩计算确定的。 ◆ 根据设计弯矩图的变化,可以在弯矩较小的区段将一部分纵筋截断。 ◆ 但在正弯矩区段,弯矩图变化比较平缓,同时钢筋应力随弯矩变化产生的粘结应力,加上锚固钢筋所需要的粘结应力,因此锚固长度很长,通常已基本接近支座,截断钢筋意义不大。因此,一般不在跨中受拉区将钢筋截断。 ◆ 对于连续梁、框架梁中间连续支座负弯矩区段的上部受拉钢筋,可根据弯矩图的变化分批将钢筋截断。 ◆ 截断钢筋必须有足够的锚固长度,但这里的锚固与钢筋在支座或节点内的锚固受力情况不同,因为要考虑斜裂缝对钢筋应力的影响、弯剪共同作用的影响、弯矩图变化情况的影响、以及无支座压力的影响。 延伸长度ld(development length) 钢筋截断点到计算最大负弯矩截面的距离。 ⑴V0.7ftbh0:当最大负弯矩较小时,钢筋可一次全部截断。 ◆ a点 为钢筋的充分利用点 ◆ b点 为全部钢筋的不需要点(理论断点) ◆ c点 为钢筋实际截断点 由于ab间还有一段弯矩变化区,实际截断点c到钢筋充分利用点a 的锚固长度(即延伸长度ld)要求比基本锚固长度la大。 延伸长度ld(development length) 钢筋截断点到计算最大负弯矩截面的距离。 ⑴V0.7ftbh0:当最大负弯矩较小时,钢筋可一次全部截断。 ◆ a点 为钢筋的充分利用点 ◆ b点 为全部钢筋的不需要点(理论断点) ◆ c点 为钢筋实际截断点 当弯矩较大时,钢筋可分批截断 ⑵V≥0.7ftbh0 由于剪力较大可能产生斜裂缝,钢筋强度充分利用点由a点移至斜裂缝与纵筋相交处a‘ 点,同时受弯矩分布影响,钢筋强度充分利用点可能还会向右偏移。 一次截断情况 l a ≥ 20d ≥ h 0 +1.2 l a a b c a 1 h 0 a ≥h0 若按上述规定确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则应延伸至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 且不小于20d处截断, 从强度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