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 Module 3 The Violence of Nature Section Ⅱ Language Points(Ⅰ)(Introduction Reading and Vocabulary)(教师用书)说课稿 外研版必修3[001].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Module3TheViolenceofNatureSectionⅡLanguagePoints(Ⅰ)(IntroductionReadingandVocabulary)(教师用书)说课稿外研版必修3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Module3TheViolenceofNatureSectionⅡLanguagePoints(Ⅰ)(IntroductionReadingandVocabulary)(教师用书)说课稿外研版必修3,本节课围绕自然灾害的主题,通过阅读文本和词汇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自然灾害对全球的影响。
2.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掌握文本信息。
3.强化学生的词汇积累,学会在语境中运用词汇。
4.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英语语法知识和一定的词汇量,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阅读较长的英文文本时遇到困难。
2.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环境保护话题普遍感兴趣,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在词汇理解和语境运用上存在挑战。
3.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偏好阅读和写作的,也有更擅长听力和口语表达。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中,不同风格的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4.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词汇量不足,难以理解复杂句型;缺乏对自然灾害背景知识的了解,影响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和写作时,可能缺乏有效的策略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括文本内容展示、图片、视频片段等。
-教学辅助工具:单词卡片、语法练习册。
-课程平台:班级学习平台,用于发布作业和互动讨论。
-信息化资源:在线词典、相关自然灾害的英文资料库。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它们有哪些危害?请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二、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2)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些自然灾害?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三、全文侧重点
1.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提到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2)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灾害的特点,如破坏性、突发性、区域性等。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然灾害在生活中的影响。
2.自然灾害的成因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提到的自然灾害成因,如地质构造、气候因素等。
(2)提问:自然灾害的成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自然灾害发生的?
3.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提到的自然灾害应对措施,如预警系统、救援行动等。
(2)提问: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四、实际教学内容
1.词汇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如tremble、devastate、rescue等。
(2)通过词根词缀、同义词、反义词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词汇。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新词汇进行造句。
2.语法学习
(1)教师讲解文章中出现的语法知识点,如过去时、现在进行时、条件句等。
(2)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写作。
3.阅读技巧
(1)教师讲解阅读文章的技巧,如快速浏览、寻找关键信息、理解文章结构等。
(2)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阅读技巧阅读相关文章。
五、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如“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做?”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应对措施。
2.角色扮演
(1)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记者、救援人员、受灾者等。
(2)让学生根据角色特点,模拟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场景,进行对话和互动。
六、总结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应对措施等。
(2)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自然灾害有哪些新的认识?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自然灾害的短文。
七、课后拓展
(1)教师推荐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英文阅读材料,如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
(2)鼓励学生课后参与社会实践,关注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救援行动。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