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5课时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新人教版.docx
Page1
《分数的简洁计算》
一、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七单元分数初步相识第四课时:分数的简洁计算(书本99-101页、例1和例2)包括:同分数分数的加法,同分数分数的减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的计算分为整数、小数、分数三个阶段完成。随着数概念的建立,数的计算逐步绽开。分数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数的计算的最高阶段。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是这最高阶段起先。学习这部分学问,作用在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的联系;是后继学习分数计算的基础。
二、教学理念:
一是联系生活情境和直观的图形,让学生体会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的计算原理与方法。
二是在学问运用中,让学生主动的把学问进行延长扩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是紧扣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环境中运用学问,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三、教学目标:
经过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状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学问与技能:学生通过视察,初步理解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对比视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育学生抽象概括与视察类推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法设想
(一)说教法:
1、努力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留意学问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育学生探讨学问的实力和抽象概括实力,
2、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实力的培育。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二)说学法在学法上,主要采纳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视察发觉,合作沟通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富有特性地学习。通过让学生视察、看书、质疑、探讨、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性。
五、预设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起先是胜利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新奇心。展示分西瓜的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我们带着轻松开心的心情起先学习.首先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视察,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指名回答,学生可能答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个男孩吃了2块,一个女吃了1块。)师问: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加法的简洁计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师:拿出学具,四人一组演示,小组代表汇报,师生、生生共同评价。出示由八块组成一个圆的教具,让学生视察。老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接着板题“减法”两字。
1)请大家拿出小圆片,四人一组摆出5/6里减去2/6。想一想,还剩下多少?
小组代表汇报。生生评价。
师出示教具5/6的方格纸。问:这是什么?(拿走了2个方格,)还剩下几分之几?学生用学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回答,共同评价。
3、教学例3
出示1个圆片。问:这是什么?再问: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指名板演,并说出怎样想的。师生、生生评价。
归纳出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同分母分数的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三、巩固新知。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具有实践性,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的练习起到了巩固学问的作用。
四、总结、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师生共同平价本节课)。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学问体系。
(五)、布置作业。
四、教学效果预料与反思
我想: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课上,同学们都将以全部的热忱和精力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思索、自主探究,在获得数学学问的同时获得乐学、爱学、会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本节课所学的学问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子。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驾驭学问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留意两点。
(1)条理清晰,层次明确。(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六、说评价
数学教学应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学和用事一个整体。这节课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嬉戏活动始终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和谐、轻松的自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