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pdf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第1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部组成的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掌握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教学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形成等知识。
(2)通过知识拓展环节掌握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识。
(3)通过模型演示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功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与人体有关的感知器官,形成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用耳卫生的意识。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的人群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通过眼球的模型和视频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组成的功能。
2.凸透镜成像演示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的原因。
3.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教学方法】
师生互问互答学习;模型展示形象直观教学;观看视频激发兴趣教学;知识拓展学习;技能训
练学习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眼球和耳结构的模型;凸透镜成像装置;收集有关角膜移植、
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和护眼歌的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收集有关眼的保护、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
识;收集有关耳聋的知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第2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
速跑过去。你是靠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你对天气骤变
的一系列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作出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
【想一想,议一议】
看图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吃饭情景。假如是你在用餐,你会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
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当然,你还会听到同学的谈话。你能
说出上述五种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吗?这些感觉对你完成就餐有什么意义?
组织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结论:这五种感觉分别来自眼、鼻、舌、皮肤和耳。这些感觉能使我们品尝到饭菜的色、香、
味,享受用餐过程,并使我们全面、准确地感知吃饭时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有关眼和视觉的知识。
(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
教师讲述:视觉让你发现从远处疾驶而来的汽车,从而及早避让;视觉让你能够读书、看报、
看电视、看电影。那么,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来看看眼球的结构。
学生回答:眼球的结构: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
组织学生回答眼球各个部分的功能。
观看视频:《眼球的结构》,进一步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想一想】
1.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学生回答: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底片)
2.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
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教师出示眼球模型,由学生来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