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4节体温稳定的调节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PAGE
PAGE6
第四节体温稳定的调整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举例说出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整。
1.科学思维——通过建立体温调整的模型,培育建立模型的思维。
2.社会责任——通过学习体温调整养成关注人体健康的习惯。
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1.人体的平均体温一般稳定在37_℃左右,通常用直肠、口腔、腋窝温度来表示人体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核体温。
2.人体的产热
(1)热量的主要来源:代谢产热。
(2)基础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内脏、肌肉、脑等器官的活动供应热量。
(3)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3.人体的散热
(1)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其散热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发散到外界。
(2)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汗液的蒸发就成为重要的散热途径。
(3)还有一小部分热量随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散出体外。
二、体温稳定的调整
1.调整中枢:下丘脑。
2.温度感受器:有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两类。
3.产热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4.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当体温过低或过高时,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代谢速率变慢,使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甚至生命活动停止。因此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行为性体温调整和自主性体温调整
1.当环境温度变更时,人或动物一般会通过行为性体温调整和自主性体温调整两种方式相互补充,共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2.人类或其他恒温动物区分于变温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具备自主性体温调整功能。
3.自主性体温调整方式是指在体温调整中枢的限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战栗和变更代谢水同等生理性调整反应,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推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2.人体的体温调整中枢和水盐平衡调整中枢均在下丘脑的某一区域。
()
3.燥热环境中散热过程大于产热过程,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 ()
4.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整。 ()
5.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都具有肯定的行为性体温调整实力。 ()
提示:1.×2.√3.×4.√5.√
体温平衡及其调整
1.体温调整过程图解
2.关于体温调整的四点提示
(1)温度感受器接受的相宜刺激为“温度的变更”而不是“冷”与“热”本身。
(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产生的热量多,散失的热量多;当外界环境温度高时,产生的热量少,散失的热量少。
(3)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肯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接着上升,假如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仍旧等于散热。
(4)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削减散热”和“增加产热”都是相对于调整前而言。
1.(多选)探讨人员对运动员运动前后的体温变更进行探讨,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前体温的维持不须要下丘脑参加
B.运动中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削减
C.运动终止时感受器接着向中枢传递体温高的信息
D.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增加后减弱
AB[下丘脑中有体温调整中枢,因此图示的任何时期的体温调整均与下丘脑有关,A错误;运动中机体体温上升,产热量增加,但散热量并未削减,B错误;运动结束时,体温较高,继而复原运动前体温,因此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增加后减弱,D正确。]
2.如图为某同学“啼饥号寒”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更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学问,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整中枢位于________,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
(2)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调整,③对B的作用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________,与其在血糖调整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
(4)相同饮水量的状况下,人在冬天比在夏天排尿量多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人体的体温调整中枢、血糖调整中枢和水盐平衡调整中枢均位于下丘脑。温度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产生冷觉的A是大脑皮层。(2)由“下丘脑”“甲状腺”可推知,图中B为垂体,①②③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当③(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B(垂体)时,可抑制①和②的分泌,这是一种反馈调整机制。甲状腺激素可提高靶细胞的代谢速率,故③(甲状腺激素)作用于B(垂体)的效应为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3)啼饥号寒时,人体内血糖含量较低,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