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0课 爱心的传递者 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3-03约2.6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关爱他人、传递爱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爱心传递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同理心,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和理解他人,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行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重点一:理解“爱心传递者”的含义,即通过行动表达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重点二:掌握传递爱心的方法,如倾听、帮助、鼓励等。

-重点三:认识到爱心传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关爱他人的意愿。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难点一:将抽象的爱心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例如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帮助他人。

-难点二: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情境下传递爱心的适当方式,避免盲目或不当的帮助。

-难点三:帮助学生克服自私心理,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这在三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中是一个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爱心传递的动画短片、关爱他人的图片集等。

3.教学活动材料:准备小卡片、彩笔等,用于学生绘制爱心传递的情景和设计爱心传递的行动计划。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亲切地与学生打招呼,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心吗?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传递爱心的例子?”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心传递者”。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展示教材中的爱心传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结果。

4.老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和重要性。

5.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爱心传递者”?

三、案例分析

1.老师展示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案例,如志愿者帮助孤寡老人、学生帮助同学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传递爱心的,以及他们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结果。

4.老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传递爱心。

四、角色扮演

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志愿者、孤寡老人、同学等。

2.各小组根据角色,设计一个爱心传递的场景,并进行角色扮演。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细节,如表情、动作、语言等。

4.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总结与反思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爱心传递的意义和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3.老师强调:爱心传递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爱心在校园、在社会中传递。

4.布置课后作业:每人写一篇关于爱心传递的感悟,分享自己的爱心传递故事。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3.老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七、课后拓展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爱心传递者,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2.学生将观察到的爱心传递故事分享给同学,共同学习、交流。

3.教师在下一节课上,选取一些优秀的课后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爱心传递者”的概念,认识到爱心传递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学生掌握了传递爱心的基本方法,如倾听、帮助、鼓励等。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情境下传递爱心的适当方式,避免盲目或不当的帮助。

2.能力提升: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或提供帮助。

-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行动力得到增强,能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心传递。

3.情感态度:

-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他人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