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3《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doc
《4.3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课题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例3主要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教材通过三个小朋友做五角星的情境引入,把每个人做的颗数先在直线上表示出来,再比较它们的大小。除了通过描点比较大小关系之外还可以用语言表述。教材通过描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个数在数线上的位置,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学习
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完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以及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认识,并使学生感受数的多少(大小)。同时使学生对数量之间的多少(或大小)关系进行更贴切的描述,初步感知到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除了用符号“>、<、=”表示外,还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样的语言来表述,从而达到在比较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具体数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经历从直观数量比较到抽象语言描述的过程,提升逻辑思维。感受数学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运用数学语言的积极性。
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熟练应用这些词语表述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并掌握“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几个词语的相对性和差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你能比一比它们谁多谁少吗?
课件出示:在括号里填上“多”或“少”。
69比21()18比75()
69比71()46比35()
师:新的一年,动物王国里的很多小动物又长高了不少。你瞧,小猴和小熊正在比身高。
课件出示:
师:说来说说它们的身高情况,谁比谁高一些?矮一些?
师:长颈鹿也加入它们的行列比一比。
课件出示:
师: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长颈鹿与它们比身高的情况吗?
师:身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可以比较出来,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比较几个数量多少的时候,经常用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说一说。
板书课题: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小猴比小熊矮一些,小熊比小猴高一些。
学生1:长颈鹿比它们高得多。
学生2:它们比长颈鹿矮得多。
帮助学生巩固旧知同时,也为本节新知的学习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从熟悉直观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三个小动物的身高,让学生利用经验体会“高得多”和“高一些”“矮得多”和“矮一些”的含义,初步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讲授新课
任务一:比较三个数的大小
师:下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
师:他们每人做了多少颗五角星?
师:你能从数的组成来介绍一下这三个数吗?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一个数线图,图中的1格表示多少?
师:你能用点在直线上表示这几个数吗?打开课本48页找一找,描一描。
展示:
师:根据这3个数在直线上的位置,你能比这3个数的大小吗?
课件出示:
22○24○42
学生:折星星。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1:22是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学生2:24是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学生3:42是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一格表示2。
学生独自找一找,然后展示。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介绍这3个数,说说它们的组成,让学生对这3个数的大小关系有初步的感受,并为在数线上表示出这几个数做准备。
通过在数线上描点表示数,体会三个数的大小,并了解数线上面数的排列规律。?
任务二:认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师:观察上图,以22为标准,你能说说这三个数存在怎样的大小关系吗?
师:请大家在图中观察这几个数之间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
师:远近的程度不同,所以三个小朋友做五角星的数量还可以这样表示。
课件出示:红红做的比方方少一些,红红做的比小敏少得多。
师:同样是和红红比,为什么和方方比就是“少一些”,和小敏比却“少得多”呢?
师:原来相差很多可以说大得多,只差一点可以说大一些。那么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说?同桌互相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