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6 At one with nature Starting out Understanding ideas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Unit6AtonewithnatureStartingoutUnderstandingideas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以“Unit6AtonewithnatureStartingoutUnderstandingideas”为主题,通过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理念。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其次,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的能力;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和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和理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章,学生将提升对英语文本的解读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将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接触并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和阅读理解。对于本单元涉及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他们可能已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如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概念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尤其是对有趣的话题和活动。他们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善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好视觉学习,通过图片和视频材料来辅助理解;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听觉学习,通过听力和口语练习来提高语言技能。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词汇量不足,难以理解文章中的专业术语;二是阅读理解能力有限,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三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足,难以在小组讨论和拓展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此外,学生可能对环境保护等主题缺乏深入思考,导致在讨论中观点不够成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自然保护工作者,讨论环境保护策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提炼主旨;实施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设计自然保护项目计划。
3.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和在线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理解,同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关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之前学习的关于自然、环境以及生态平衡的知识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自然和谐共处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现方法。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著名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项与自然和谐共处相关的任务,如设计环保海报、撰写保护自然的倡议书或进行环保宣传视频制作。
-教师指导:在学生进行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完成作业。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强调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环境保护,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如环保活动信息、自然保护案例等,为短文提供素材。
**导入(约5分钟)**
-展示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片或视频,提问:“你们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回顾旧知:“回顾我们之前学习的关于自然和环境保护的知识点。”
**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自然和谐共处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现方法。”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某地的生态保护区建设,展示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巩固练习(约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