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导学案《正比例和反比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升学校 六 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号: 14 )
第 2 单元: 反比例
年级 班 姓名 组 号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反比例 课型: 预习+展示 主备人: 邓念锋 评价等级
学习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重难点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
知识储备:
一个单位食堂每天用大米的数量、用的天数和大米的总量如下表:
用的天数 1 2 3 4 5 8 大米的总量(千克) 50 100 150 200 250 300 表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随( )的变化 而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大米的总量和用的天数成( )比例。
事例解读,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1、事例(一):一个单位食堂每天用大米的数量、用的天数和大米的总量如下表:
每天用的数量(千克) 5 10 20 25 40 50 用的天数 20 10 5 4 2.5 2 (1)表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随( )的变化 而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每天用的数量和用的天数成( )比例。
(2)结论:( )×( )=总量(一定)
事例(二):如果把100元的钞票全部换成另外一种面值的零钱,有多少种换法呢?
面值(元) 1 2 5 10 20 50 张数(张) 10 把表格补充完整;
表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仔细观察表格,我们会发现,随着( )变大,( )反而缩小了,但不管怎么变,( )是一定的。
因此,( )和( )成反比例。
结论:( )×( )=总钱数(一定)
3、事例(三):小明家住在东升学校附近,他每天可以选择走路、骑车、坐公交车和坐爸爸私家车四种方式上学,如下表:
速度/米/分 200米/分 400米/分 750米/分 1500米/分 时间/分 15 7.5 4 2 (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把表格填写完整。
(2)观察发现:随着( )的扩大,( )反而变小,但是( )是不变的。
(3)结论:( )×( )=路程(一定)
4、知识提炼: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 )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 )。
学以致用。
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P32页第2、3题,回答:
总路程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果汁的总量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每包书中册数相同,包数和总册数。
房间地面面积一定,房间里的人数和每人所占的面积。
工人的人数一定,每人生产的产品数和全体工人生产的产品数。
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