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有趣的立体图形——认识图形》(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024).docx
《第五单元有趣的立体图形——认识图形》(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024)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五单元有趣的立体图形——认识图形》(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024)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有趣的立体图形——认识图形》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认识立体图形,学生能够发展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增强对几何世界的感知。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直观感受和动手操作。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一定了解,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较为有限。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尚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行为习惯上,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课堂管理上投入更多精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纪律性。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一年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空间观念的形成:通过认识立体图形,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空间观念,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3.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实物和图片,生动讲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2.操练法: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示立体图形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2.教学软件互动:运用几何图形软件,让学生通过操作软件认识立体图形,提高学习兴趣。
3.实物展示:准备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教具,让学生亲手触摸和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吗?请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3.老师提问:那么,你们能说出几个我们常见的立体图形吗?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比如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
5.老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趣的立体图形,认识它们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
(1)老师展示长方体实物,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长方体,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是相同的,有3组相对的边,有4个顶点。
(3)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叠、拼接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正方体
(1)老师展示正方体实物,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它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3)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叠、拼接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3.认识圆柱体
(1)老师展示圆柱体实物,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圆柱体,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圆柱体有3个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有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3)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滚动、测量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体的特征。
4.认识圆锥体
(1)老师展示圆锥体实物,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圆锥体,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圆锥体有2个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从底面中心到顶点有一条线,称为高。
(3)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测量、拼接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锥体的特征。
5.认识球体
(1)老师展示球体实物,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球体,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球体有1个面,整个表面都是曲面,没有棱和角。
(3)老师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