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ppt
I对称,对角元素为权倒数II正定III各观测量互不相关时,为对角矩阵。当为等精度观测,单位阵。特点:第一讲协方差传播律及权侧方交会中,A、B两点的坐标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已知,坐标方位角为,由交会的观测角,求交会点的坐标。问题:观测值的函数的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一、协方差传播律
1、观测值线性函数的方差已知:那么:证明:设:那么:设,已知,求的方差。解:由协方差传播律可知:例1:例2:side*在测站A上,,无误差,观测角的中误差,协方差,求角x的中误差。解:令所以,角X的中误差为2、多个观测值线性函数的协方差阵side*已知:例3:side*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独立观测得到三个内角L1、L2、L3,其中误差为?,将闭合差平均分配后各角的协方差阵。说明:解:相关相等精度提高设有函数,side*已知求例5:已知函数,求解:例4:01设有观测值X的非线性函数:02已知:3、非线性函数的情况将Z按台劳级数在X0处展开:例6:设有观测向量L,已知其协方差阵
试求下列函数的方差;解:1)2)将F2取全微分后得已知side*例7:略解:协方差传播应用步骤:side*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值与函数,写出具体表达式01运用协方差传播律,写出观测量的协方差阵02对函数式进行线性化,求全微分03将微分关系写成矩阵形式04二、协方差的应用side*a1b1a2b2abaNbN1(s)2(s)…N(s)ABTP1TP2TPN-11、水准测量的精度精度降低了倍说明:当各测站的距离大致相等时,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精度提高了倍设对某量以同精度独立观测了N次,得到观测值N个,每次测量的中误差均等于2、同精度独立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的精度例1:Sab=100m,丈量4次平均值的中误差为2cm,若以同样精度丈量CD16次,Scd=900m,求两段距离的相对中误差。解:交会定点的精度01时间观测序列平滑平均值的方差02GIS线元要素的方差03若干独立误差的联合影响04二、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side*称为观测值Li的权。权与方差成反比。1、权的定义若则若则例:说明:side*权是衡量精度的相对指标,为了使权起到比较精度的作用,一个问题只选一个?0。权可能有量纲,也可能无量纲,视?0和?i的单位而定。只要事先给定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定权。方差之间比例关系的数字特征。2、单位权中误差side*水准测量的权常用的定权方法或2)、边角定权side*例1:甲、乙、丙三人在A、B两水准点间作水准测量,甲路线观测高差为a,单位权中误差为正负3毫米(以2km为单位权)。乙路线观测高差为b,单位权中误差为正负2毫米(以1km为单位权)。丙路线观测高差为c,单位权中误差为正负4毫米(以4km为单位权)。现欲根据a,b,c三值求A、B间高差的带权平均值,试求三者的权之比。解:先求甲、乙、丙三人每公里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例2:设对丈量10公里的距离,同精度丈量10次,令其平均值的权为5,现以同样等级的精度丈量2.5公里的距离。问丈量此距离一次的权是多少?在本题演算中是以几公里的丈量中误差作为单位权中误差的?解:由同精度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的基本公式得,一次观测的权倒数所以每次丈量10km的距离的权为:长度为的距离的权为:则故即丈量2.5km的距离一次的权为2。所以本题演算中是以5km距离一次丈量中误差作为单位权中误差的。例3:side*X角为L1,L2两角之和,,是由20次观测结果平均而得,每次观测中误差为,是由16次观测结果平均而得,每次观测中误差为若以作为单位权中误差,求X角的权。三、协因数与协因数传播律side*协因数与协因数阵变换形式为:side*不难得出:QXX为协因数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