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和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和思考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知识与能力,同时也是我们评价当今社会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意识,即每位教师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如有效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1]。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及其在信息社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因此,深入调查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1)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搜集、查找文献,了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信息素养标准,总结国内外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从而确定自己课题的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了解当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
(2)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河北省魏县中小学部分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取样时很好地兼顾了教师性别、年龄、学科等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接受调查的教师中,男教师占的44.7%,女教师占55.3%;教师平均年龄为30岁,其中年龄最大者的为47岁,最小的是23岁。教师学历以本科和大专为主。此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135份,其中有效问卷13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
(3)研究内容。整套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①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信息。②学校基本情况。主要了解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情况。③信息素养现状。旨在了解被调查者信息素养及能力。
(4)研究结果分析。①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情况。良好的硬件设备是教师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基础。对农村学校信息化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SPSS软件输出结果,魏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设备条件见表1。
分析表1数据得出:当地中小学教师在办公室里平均每20人合用一台计算机;大部分办公室不具备上网条件或者网速较慢。总体来说,魏县当地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落后,没有给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②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指的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作用的认识以及把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自主、自新、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魏县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见表2。
分析表2数据得出:大部分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或有人参观时才使用多媒体教室。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趋势,并会根据教学需要使用计算机,但备课中却很少使用。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联系比较密切,但是多数人认为目前使用多媒体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一般。
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调查了教师应用网络的能力和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情况。调查显示有53.0%的教师不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资源搜索和下载,达到熟练程度的只占7.6%。9.1%的当地教师对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PT等已经达到熟练程度,但仍有半数以上教师对办公软件的应用技能需进一步加强。
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21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依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实现和完善。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只占15.2%;43.9%的教师关于信息技术与自己所教学科的整合有较强的理论认识,但缺乏实践;34.8%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有所了解,但不知如何实践。
⑤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魏县中小学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情况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当地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不大,且培训大都没有系统性和规律性。关于在信息化教学中专家的引领作用,62.1%的调查者认为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地适时、定期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十分必要。
(5)存在问题。①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多数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计算机,授课仍采取板书、口耳相传的方式,很少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去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师观念落后,缺乏对新的教学理念的认识和学习,这将极大阻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实施。
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不强。一部分教师仍未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一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有一定了解,但很少应用于实践教学中。究其原因,还是应用意识不强、墨守成规或是对新技术有畏难情绪。
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下。由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一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是:不能快速有效利用网络来搜索和下载所需资源;对常用办公软件掌握不够熟练;无法得心应手地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和再创作并设计制作出适合教学需要的课件。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偏低的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