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支链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双波长比色法.docx
1
薯类支链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双波长比色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双波长比色法测定薯类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薯类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薯类Tubers
薯类作物的简称,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
4原理
根据双波长比色原理,若试样溶液在两个波长处均有吸收,则两个波长的吸光差值,与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从待测样品液中的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别与碘生成络合物的吸收图谱中,可以确定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淀粉与碘能形成螺旋状结构的碘-淀粉复合物,具有特效的颜色反应,其中支链淀粉与碘依其分枝程度生成棕红色复合物,直链淀粉与碘生成深蓝色复合物。因此两种淀粉与碘作用时会产生不同的光学特性,从而表现出特定的吸收谱及吸收峰,通过标准物质建立标准曲线,而确定样品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含量。
5试剂
5.1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水为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5.2乙醇(CH3CH2OH)∶95%。
5.3冰乙酸(CH3COOH)。
5.4氢氧化钾(KOH)。
5.5碘(I2)。
5.6碘化钾(KI)。
5.7支链淀粉标准品。
5.8直链淀粉标准品。
2
5.9氢氧化钾溶液[c(KOH)=1mol/L]∶称取56.1g氢氧化钾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5.10氢氧化钾工作液[c(KOH)=0.09mol/L]∶称取5.05g氢氧化钾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5.11乙酸溶液[c(CH3COOH)=1mol/L]∶量取57.8mL冰乙酸,定容至1000mL。
5.12碘试剂:称取2.0g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再加0.2g碘,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现配现用,避光保存。
6仪器和设备
6.1实验室用粉碎机:可将样品粉碎,并过0.15mm筛。
6.2鼓风干燥箱。
6.3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带波段扫描。
6.4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6.5索氏抽提器。
6.6恒温水浴锅。
6.7容量瓶:50mL、100mL和1000mL。
6.8移液器。
7分析步骤
7.1试样制备
取薯类成熟样品洗净切片(丝),置于105℃鼓风干燥箱中杀青,再置于65℃鼓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将干燥后的样品粉碎后过0.15mm试样筛,储存于密封样品袋中,备用。
7.2样品溶液制备
称取0.1000g样品于100mL烧杯,加入1mL无水乙醇湿润样品,再加入9mL1mol/L氢氧化钾溶液至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容量瓶,混匀备用。
7.3标准曲线绘制
称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标准物质各0.1000g于2个100mL烧杯,分别加入1mL无水乙醇湿润样品,再加入9mL1mol/L氢氧化钾溶液至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容量瓶,分别得到1mg/ml的直链淀粉标准溶液、支链淀粉标准溶液。吸取24mL支链淀粉标准溶液(1mg/ml)和6mL(1mg/mg)直链淀粉标准溶液,混合均匀,形成4:1的混合标准溶液。分别吸取混合标准溶液0mL、0.5mL、1.0mL、2.0mL、4.0mL、8.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09moL/L氢氧化钾溶液8.0mL、7.5mL、7.0mL、6.0mL、4.0mL、0mL及1mol/L乙酸溶液2mL,碘试剂1mL,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配制成支链淀粉标准溶液浓度:0μg/mL、8μg/mL、16μg/mL、32μg/mL、64μg/mL、128μg/mL;直链淀粉标准溶液浓度:0μg/mL、2μg/mL、4μg/mL、8μg/mL、16μg/mL、32μg/mL,静置30min。紫外分光光度计以试剂空白调零,在波长427nm(λ1)、535nm(λ2)、630nm(λ3),757nm(λ4)处测定混合标准溶液的吸光值,分别记为Aλ1、Aλ2、Aλ3、Aλ4,即得ΔA支=Aλ2-Aλ4、ΔA直=Aλ3-Aλ1。分别以ΔA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