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课堂复习学案10《光合作用》.doc

发布:2017-01-30约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案10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课前探究案 【预习目标】 能够明确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和步骤及所用试剂。 明确说出细胞中色素的分布和种类及相关的作用。 明确说出光合作用发现历程中各个实验的各步操作的意义。 掌握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及反应过程 【基础知识回顾】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1)色素提取液:① 。 (2)色素分离方法:② 法。 (3)色素分离原理: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③ 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速度④ 。 (4)分离结果:滤纸条上自上而下呈现四条色素带。 (5)该实验中化学物质的作用: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⑤ ;碳酸钙的作用是⑥ 。 2.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 色素名称 颜色 溶解度 色素种类 含量 吸收光的种类(主要) ① ② 最大 ③ 1/4 ⑦ 叶黄素 黄色 ④ 蓝绿色 叶绿素 3/4 ⑧ ⑤ ⑥ 最小 含量最多的色素为⑨ ,含量最少的为⑩ ;在滤纸条上两者之间相距最远的为 ;光合作用中最有效的光为 ,最无效的光为 。 3、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一般呈扁平的椭球或球形,外表具① ,内部有许多② ,每个基粒有一个个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③ ,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分布于④ 上。 (2)功能:叶绿体是进行 ⑤ 的场所,其内不仅分布有光合色素,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 ⑥ 。 4、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① ,但不知道更新何种气体。 (2)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② 才能成功,即光合作用条件需要③ 。 (3)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和吸收的气体分别是④ 。 (4)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实: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⑤ 。 (5)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⑥ 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6)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利用⑦ 技术最终探明了⑧ 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⑨ 中碳的途径。 (7)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⑩ 5、光合作用过程 总反应式:⑦ 6、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⑴光合作用强度是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① 的数量。 ⑵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包括:空气中② 的浓度、土壤中③ 和矿质元素的过少、光照的 ④ 和光的⑤ 以及温度的高低。 7、化能合成作用 ⑴概念:某些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① 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 的合成作用。 ⑵实例:硝化细菌能利用② 氧化成③ 和④ 时所释放的化学能,将 ⑤ 和⑥ 合成⑦ 。 【自我检测】 1.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升高 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不变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5.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Ⅰ.提取叶绿素 Ⅲ.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叶绿素溶液(mL) 调pH至 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