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花香型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pdf
ICS67.140.10
CCSX55
团体标准
T/XXXXX—XXXX
客家花香型红茶加工技术规程
草案版次选择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 发布
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I
T/XXXXX—XXXX
客家花香型红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客家花香型红茶的术语与定义、鲜叶原料、基本加工条件、加工工艺、质量管理和记
录。
本标准适用于客家花香型红茶的加工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30375茶叶贮存
GH/T1077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客家花香型红茶
以广东客家区域种植的小叶种茶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独特花香
气味的红茶。
4鲜叶原料
基本要求
鲜叶原料为新鲜、干净的正常芽叶,无机械损伤、无红变、无劣变或异味,无夹杂物。用于同批次
加工的鲜叶,其嫩度、匀度、新鲜度应基本一致。
运输管理
4.2.1鲜叶运输时,应用清洁、透气良好的篮、篓、筐进行盛装、轻放,不得紧压。
4.2.2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装。
4.2.3鲜叶采摘后应注意保鲜并及时运输到茶叶加工厂。
4.2.4鲜叶进厂应及时验收,分级管理。不同品种、不同嫩度的鲜叶、上午采摘与下午采摘的鲜叶、
晴天与雨(露)水的鲜叶分别摊放。
1
T/XXXXX—XXXX
5基本加工条件
加工场所及人员要求
应符合GH/T1077的要求。
加工机具
5.2.1加工机具主要包括萎凋槽(机、室)、揉捻机、发酵机(室)、烘干机、烘笼等。
5.2.2所有机具应清洁干净后使用。每个茶季开始和结束都应对机具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
6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
鲜茶叶→萎凋→揉捻→发酵→初烘→摊凉回潮→复烘→成品→精选→检验→包装→入库。
工艺技术要求
6.2.1萎凋
6.2.1.1自然萎凋
6.2.1.1.1萎凋室应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温度应在20℃~30℃之间,相对湿度60%~70%,应嫩
叶薄摊,时间以10h~20h为宜。遇低温阴雨、空气潮湿天气,应采取增温除湿方式。
6.2.1.1.2采用日光萎凋时,应在弱光下进行,一般春茶在上午9时前,下午4时后进行;夏秋茶上
午8时前,下午5时后进行,0.5h翻动1次,根据鲜叶的等级萎凋0.5h~1.5h,及时收回室内自然
萎凋。
6.2.1.2萎凋槽萎凋